华工象棋论坛

标题: 风云名手回顾----之“魔叔”杨官璘 [打印本页]

作者: bh22wsc    时间: 2009-11-19 22:50
标题: 风云名手回顾----之“魔叔”杨官璘
风云名手回顾----之“魔叔”杨官璘 1925年,杨官璘出生在广东东莞凤岗镇塘沥村,具有浓厚文化的侨乡凤岗因客家山歌、麒麟以及象棋而闻名周边乡镇。在这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杨官璘6岁学棋,7岁进学校,10岁起在本乡已无敌手,被人誉为“东莞棋王”。23岁起他踏上攻擂争雄、成名成家之路。29岁时攻下华东第一名手董文渊的象棋擂台,开始称雄棋国。解放后,杨官璘曾获四届全国冠军。 少年杨官璘走上弈棋之路,和他的祖父十分喜爱象棋及家乡人的下棋传统有关。小时的杨官璘常由祖父抱着在乡间的棋档观棋,杨官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象棋。所以后来他戏称“棋档就是我的幼儿园。”杨官璘10岁时,乡里已无敌手。14岁时,杨官璘就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但他对棋艺的追求丝毫也没有停步。 杨官璘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棋艺的提高,杨开始向茶楼、公园的棋摊进军。在海幢寺有个叫梁应众的棋摊主,知杨是初到广州的外来仔,就以让双马诱他对弈,梁摊主当即被杨杀翻在地。次日梁约来了“四大天王”之一的卢辉,杨官璘不知这是一位当地的名手,因此出手竟以跳双边马对阵,结果两人下成和棋,这一下在海幢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48年,23岁的杨官璘自恃棋艺已有长进,鼓起勇气走进了永江公司攻打卢辉的象棋擂台。其时“卢天王”年事已高,棋锋已不如往昔锐利。杨官璘购票攻擂后,以单提马应战卢的“五七炮”,由于事先充分准备,杨胜了第一局。次局,卢已心存顾虑,力守成和。这一胜一和的战绩,更鼓足了杨官璘向棋艺高峰进军的勇气。卢辉已经看出了他的天才,当时就对人说:“杨君的棋艺,现在虽逊于我,但将来一定超越老夫。”这次攻擂,还使杨结识了卢的学生李志海,进而和棋坛新秀曾益谦相交,杨还参加了“香港象棋研究会。” 1950年,香港的中国象棋研究会举行会员比赛。六十多人角逐结果,最后由杨官璘和李志海争夺冠军,开局后双方顶得很紧,但一进入中局阶段,杨幼年时刻苦拆棋、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终于发挥作用,最后杨官璘胜出,获得了他生平的第一个冠军。当时何顺安在香港被盗,杨官璘设法使他摆脱困境,两人结识后,开始了交往。后来在上海象棋擂台赛上,何顺安攻打杨官璘的象棋擂台,先赛三场,前两场何顺安皆以一负一和败给杨官。第三场开战伊始,何顺安的阵地便受到杨官璘的猛烈攻击,被打乱阵脚,很快败下阵来,输掉了第一局。第二局两人仅对弈了不到十几个回合,何顺安因身体欠佳,力不能支,只好中途停赛,杨官璘对何顺安道:“这局棋可不作负,算封棋,将棋局保留一段时间,直到你康复后再续弈。” 以后,尽管二人有不少见面的机会,但直到1971年何顺安病故也未将这盘棋续完。可是他在香港那段期间,却又是最郁郁不得志的时期,就连找口饭吃,有时也成问题,三番五次的,他想在修顿球场摆棋摊来找生活。幸好有朋友提醒,大陆对象棋艺人比较优待。于是杨官璘就回到广州。 1951年8月,他与华南名手陈松顺一同发起,与上海棋界同道组织了一次“华东、华南名手对抗赛”,上海方由朱剑秋和何顺安上阵。由于这是华南棋手第一次访沪,有其特殊意义,棋坛前辈谢侠逊题一联助兴,联曰:“华东华南争先半着,棋经棋诀各擅千秋”。比赛的结果,初战杨官璘直落两局胜朱剑秋,再战又以一胜一和奏捷;对何顺安,四战皆和两人平分秋色,杨官璘由此声名鹊起。 当时在上海棋坛称雄的董文渊面对这位来自广东的后起之秀,当然也要与他一决高下。初战,杨官璘以一胜二负三和输给了董。杨带着明年见的挑战书回到了广州,之后就潜心研究董的棋谱,逐一细拆了对董的六局棋,再参照董的其他对局,苦苦求索了许多个夜晚。第二年8月,秋风乍起,杨官璘又一次来到上海专程挑战董文渊。8月底,杨向董下了战书,订了十局赛之约。 9月12日,上海的最高象棋擂台上就此高悬出“杨官璘”的大名!那一战,杨官璘把董文渊就此被请下了擂台。杨官璘迈出了称雄棋国目标的一大步,他苦心孤诣独攀棋城的宏愿终于实现了。 1953年6月6日,驰骋南粤棋坛两名好手杨官璘、陈松顺在这里以十局赛拉开战幕。由于这是广州乃至全国的高级比赛,每晚观众达数千。大赛结果:杨以多胜一局获得十局战的胜利。 1956年12月,一项千年棋史上空前的全国赛在北京举行,30个城市的30名高手云集首都。此时对棋手们的称谓是象棋运动员,标志着象棋从街头摊档登上大雅之堂了。在15日至27日的两周比赛中,杨官璘先于初赛取得小组第一后进入复赛。复赛分三组,取前二名,杨再以小组第一进入决赛。参加决赛的有何顺安、侯玉山、王嘉良、李义庭、刘忆慈和杨官璘共六人,采用分先两局循环制,以决出冠、亚、季军和四、五、六名。首仗杨对刘忆慈,以一胜一平得三分取胜。次对何顺安,又以一胜一平得三分取胜。三战侯玉山,再以一胜一平得三分。尽管第四轮对王嘉良时,不幸为王的飞刀所中,失了一分,但第五轮时,杨仍弈出了水平,击败了小神童李义庭。然而杨官璘能不能得到新中国第一个冠军,命运操在何顺安手里。因为前四场赛完,杨官璘和王嘉良各积六分,并驾齐驱。无疑,在最后一场的决赛中。谁战胜对手谁就是冠军。王嘉良最后一场的对手是上海何顺安,两人的对弈说来颇富戏剧性。在前四场比赛中,何顺安一和未开,最后一场无论胜、负、和,皆对其名次无影响,身居末位已成定局。枰场上,尽管何顺安是杨官璘的强敌,但两人交情颇厚。特别是1950年,何顺安在香港时财物被盗后,无资返沪,是杨官璘以新冕香港象棋研究会冠军为号召,与何顺安在南华体育会内举行象棋赛,所得门票收人足够何顺安返沪之用。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顺安决心要拖住王嘉良,成全杨官璘,以报故人之情。于是,他尽展自己平生之所学,与王嘉良斗智斗勇,取得胜利。杨官获最终夺得了冠军。这是中国象棋史上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意义当然不同寻常。杨官璘夺取首届象棋全国冠军后,感慨万千,咏诗言志,诗曰:犹记当年落魄时,千疮百孔有谁知?今朝一发春雷响,风风雨雨洗战衣。在1957年、1958年全国棋赛,杨官璘又二次夺冠,1962年再夺第一(和胡荣华并列)。杨官璘成了新中国象棋坛上最早的领军人物。 杨官璘自童年被誉为“乡下棋王”起,一生有多个美名。他是祖国大陆上世纪50年代的棋王;在港、澳,东南亚被誉为“象棋圣手”;在欧美则被称为中国象棋艺术的贝多芬。此外他还被人赠以象“棋魔术师”、“混世魔王之”类的诨号。这一“魔”字,是指他常年在杀机四伏、高深莫测的棋盘上拼争,频频能在强手如林的战阵中脱颖而出的超人棋才。因此,在广东棋界,人们都喜欢称他为“魔叔”。 杨官璘的出现,在象棋坛上创造了空前的奇迹,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为什么说杨官璘创造的奇迹是空前的呢?第一,他没有师承,棋艺完全是靠天才加上毅力,这在象棋名手中实在不可多得。而自己学棋,能达到他那样炉火纯青、前无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来,只此一人而已!保持不败第二个更大的奇迹是,以往的象棋名手虽多,但却没有一个人能保持不败的纪录。原来象棋之道,相生相克,各家各派,出手不同,甲能胜乙,乙能胜丙,甲却未必能胜丙。例如以前的国手“七省棋王”周德裕,和卢辉公私对弈,每战皆胜,但却在公开赛中,惨败于董文渊。但董文渊却又从未胜过卢辉一局。因此要评论一流名手的等第,实在很难。过去的国手也只是在总的成绩上超迈群雄,而并非能扫荡群雄的。 杨官璘的辉煌战史,纸不胜书,这里只举出他几次重要的战役,就可见他的惊人技业,和成功之不易幸至。名手如谢侠逊(以前有“棋坛总司令”之称)、窦国柱(华东棋坛名宿)、林奕仙(有“中炮大王”之称)、罗天扬(李义庭之师)、朱剑秋(与周德裕、董文渊称“扬州三剑客”)等,都先后败在杨官璘之手。 有一篇《棋王落魄时》的文章,讲到解放前,杨官璘摆棋坛时,有时揭不开锅时,不得不到另外的棋摊去破残局,弄个吃饭钱,为生活所迫也无可厚非。但是杨官璘知道这样对不起人,总是几下同行的特征,当有钱之后就去故意输给他,还多输几个,这是借后再还的人格。据说解放后,杨官璘为了研讨江湖排局“短棹轻舟”局,特意上街摆设棋摊,对弈者输了不用付钱,如果赢了或和了,或者在对弈中有佳着,则送给奖金。这是在向社会学习,主要是为了集思广益,把这局棋研究整理出来。 象棋自印度传入中国,历代演变,而成为今日的中国象棋,在民间流行的普遍,远超于任何娱乐。千余年来,名手辈出,但论成就之大与际遇之佳,杨官璘都是第一人。 魔叔杨官璘驰骋棋坛50余年。他是国家授予的第一位象棋特级大师,他也曾获国际特级大师的称号。如今象棋界的顶级人物吕钦、许银川都是杨官璘的弟子,庄玉庭、黄子君、黄玉莹等好手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广东的象棋也全赖杨官璘这位“祖师爷”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杨官璘一生从来没有停止对棋艺的追求,1987年他62岁时还主动请缨参加第6届全运会。通过选拔赛成为广东队的一员并为广东队夺取团体冠军作出了最后贡献。晚年他常常到省队指导年轻棋手,即使是住院期间都坚持回来。他编著的《弈林新编》、《弈林精华》、《布局津梁》、《弈国争雄录》等等十多种象棋书籍都是棋手的必读物。其中《弈林新编》发行100多万册,创下了象棋书籍发行的纪录。此外他还写棋评,担任《棋谱》、《象棋》等刊物的主编。1999年,他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魔叔杨官璘因患结肠癌于2008年1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83岁。这位象棋一代宗师留给后辈的,除了他精湛的棋艺财富之外,还有他一生的许多传奇故事。在魔叔杨官璘的家乡,风岗镇人民政府为纪念他,投资建造了“杨官璘象棋广场”、 “杨官璘铜像”,它是我国乃至当今世界上一个规模最大的开放式的象棋广场。 上海万安平先生有诗赞曰: 一代元戎震象坛,苦心孤诣站前沿。 南征北战名声噪,魔叔英名代代传
作者: bh22wsc    时间: 2009-11-21 19:13
[img][/img]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10-10 09:09
“象棋自印度传人中国”,观点陈旧,且错误。
作者: bh22wsc    时间: 2013-10-10 15:41
呵呵,当时没有太注意




欢迎光临 华工象棋论坛 (http://hgches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