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3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残排局理论] 对实用残局性质的探讨和论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7 03:5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必胜”与“正和” ----
最近,看到棋友们对“必胜”、“巧胜”……等等概念所进行的讨论中,看法不一。对此,我做了详细分析,阐述如下。
我们探讨的实用残局,几乎都是一方为攻击方(A方),一方为防守方(的B方)的残局,常常用到“例胜”和“例和”这样的概念,对此理解不一。所以,我索性不用“例胜”和“例和”这两个词,用“必胜”和“正和”代之。
理解了“必胜”和“正和”的含义之后,“巧胜”和“巧和”的含义也就自然清楚了。
对于某个实用残局,例如“单车对双马”,只是表明了双方子力的性质:A方有一车一帅,B方有双马一将,没有说明子力的具体位置,这样一来,“单车对双马”的结果也就有所争议了,有的说是和棋,有的说是A方必胜,有的说是不确定。
对于一个只给出双方子力性质的残局(有条件残局必须注明条件),如果双方都遵守布子原则,结果只能有一个,要么“必胜”,要么“正和”。
例如,“单车对双马”残局(属于无条件残局),结果就是“正和”,说“必胜””巧胜““巧和”者,是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残局的布子和定性持有极端的偏见。
必胜:所谓“必胜”,就是在给出双方子力属性之后,无论防守方(B方)如何布子,结果都是输棋。
正和:所谓“正和”,就是在给出双方子力属性之后,无论进攻方(A方)如何布子,结果都是和棋。
(在前述中出现了“有条件残局”、“无条件残局”和“布子原则”,容后交代)
----------未完待续,暂勿插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0:27:49 | 只看该作者
---- 实用残局的布子原则 ----
[/DhtmlXQ]
这显然是在开玩笑,暗示人们在布子时。不能只是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一厢情愿地布子。布子要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必须公正合理,使得双方都不吃亏,都能接受。
布子原则:
1、摆子时,摆哪一方的子,就要站在哪一方的立场,为这一方的利益着想,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2、红黑双方车马炮大子,只允许摆在自己的界内。在自己界内,随意摆放自己的子力。
3、兵卒不能后退,是特殊的子,通常还要为其加一限制条件,例如“马底兵对双士”残局,就是要把兵摆在底线,在底线随意摆放。
4、兵卒不允许摆在对方宫中。
5、摆子有先有后,先摆子的一方可能会吃亏,后摆子的一方可能会有便宜。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先摆子的一方先走。
6、摆完后的初始局面,后摆子的一方不能处于照将状态,车马炮兵卒也不能处于白吃子的状态,但象相可以处于吃子状态。
根据以上原则,对某一命题残局所布的局面,如果结果进攻方取胜,那么该命题残局就是“必胜”残局。如果结果是和棋,那么该命题残局就是“正和”残局。
------- 未完待续,暂勿插楼--------
3#
发表于 2014-11-27 10:53:57 | 只看该作者
下棋走到残局,如果你是单车,对方是马双象,这时你会不会说:我们先把棋子按“甸冰原则”摆好再继续下? 反之,如果对方是单车,你是马双象,对方会不会同意摆摆再走?
4#
发表于 2014-11-27 11:15:47 | 只看该作者
单车对马双象是例胜,某些特定局面可以巧和。如果你用某个特定的局面来给单车对马双象下结论,是不是太以偏概全了? 双方摆好再走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
5#
发表于 2014-11-27 14:53:05 | 只看该作者
探讨是可以的。 只是感觉意义不大。把“例胜”和“例和”这两个词,用“必胜”和“正和”代之, 没什么必要。 残局的结论(和,胜,负)的判定,主要是为棋手实战的各种形势做参考,当然也被玩排局的人来判断某些局面。 按楼主的各种原则(对局实战过程中基本上不会采用和参考)来分“必胜”和“正和”,理论似乎很严谨,但实际用不到。 倒不如原来的“例胜”和“例和”准确, 这个“例胜”和“例和”,本身说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情况下的结论,而不是指特定局面的。 “例胜”和“例和” 可以包括巧胜、巧和。 下棋的人都能理解 “例胜”和“例和” ,而决不会去钻牛角尖去争论那些特定局面不符合 “例胜”和“例和” 。比如我们说士象全例和单车,大家都会接受,但如果士象位置不佳,单车也能巧胜,这样的结论大家都知道,大可不必用 附加很多你的原则条件下来用“必胜”和“必和” 判断。 我也比较认同法官的观点。
6#
发表于 2014-11-27 14:54:17 | 只看该作者
半途插入以上评论,对不住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8:40:42 | 只看该作者
-----“巧胜”与“巧和”-----
在说明什么是“巧胜”和“巧和”之前,再重申一次什么是“必胜”,什么是“正和”。
[/DhtmlXQ]
如果你认为上面的形式出现几率很小,干涉对方摆子,不让对方的马双相摆成如上形式,那你就太主观、太不讲理了。自从有象棋以来,哪怕上图的局面在实战中从未出现过,但它确实客观存在的,有了它,“马双相正和单车”的说法就是真理,“单车必胜马双相”的说法就是谬论。
如果你说马双相守和单车的局面只有上图这一例,而单车取胜马双相却有很多例,并以此来说明“单车对马双相”是必胜,上面图示局面是“巧和”。那么我要问一下,进攻方可以取胜的局面和防守方可以守和的局面,它们的比率是多少时,才是“必胜”局?比率是多大时,才算是“正和”局?
如果你举出无数个单车取胜马双相的例子,以此来说明“单车对马双相”是必胜,上面图示的局面只是“巧和”,那么我也可以举出无数个单车取胜士象全例子,以此来说明“单车必胜士象全”。
[/DhtmlXQ]
因为存在这样一个局面,所以命题为“单车对马双相”的残局就是正和残局,即:马双相正和单车。也就是说:如果摆正了,走正了,就和了。
我为什么用“正和”,而没有用“必和”?
就拿命题为“单车对士象全“的残局来说吧,我敢说“士象全正和单车”,但我不敢说“士象全必和单车”。如果我用了“必”字,我想,一定会有很多人向我宣战,既然是我用了“必”字,当然要由挑战者布子,我肯定是自讨没趣,就如同把“马双相正和单车”说成“单车必胜马双相”一样。
我也不敢说“单缺象必和单卒”,我只敢说“士象全必和单卒”。
理论指导实践。探讨和掌握一些残局理论,知道其是“必胜”还是“正和”,在实战中,可以引导局面向我们熟知的残局方向发展。
有棋友说:
“下棋走到残局,如果你是单车,对方是马双象,这时你会不会说:我们先把棋子按“甸冰原则”摆好再继续下?”
“反之,如果对方是单车,你是马双象,对方会不会同意摆摆再走?”
-----这样的说辞,让我很是惊讶和失望。
“必胜”和“正和”这一理论,如同科学理论一样,是严谨的,不允许有一点漏洞。
有人认为“例胜”就是“必胜”,“例和”就是“正和”。也有人认为“例胜”是在必胜的命题的残局中,举出了一个取胜的例子。“例和”是在正和命题的残局中,举出了一个正和的例子。不论怎样理解,它们的前提都是“必胜”或“正和”。
----其实“必胜”和“正和”,是再也简单不过的概念了。
言归正传,下面该说“巧胜”与“巧和”了。
巧胜:本来是一个正和的命题残局,但是在按命题布子时,没有遵循布子原则,使被攻击方没有摆出正和的局面,结果导致被攻击方输棋。这样,攻击方就是“巧胜”了。
巧和:本来是一个必胜的命题残局,但是在按命题布子时,没有遵循布子原则,使得攻击方的子力受到制约,结果导致攻击方无法取胜,成为和棋。这样,被攻击方就是“巧和”了
攻击方可以巧胜,当然被攻击方也可以巧胜。
[/DhtmlXQ]
[/DhtmlXQ]
对某个无条件的命题残局,若按布子原则布子,结果只能有一个,要么正和,要么必胜,绝没有巧胜和巧和。
对某个有条件的命题残局,如果注明了条件,按布子原则布子,结果只能有一个,要么正和,要么必胜,绝没有巧胜和巧和。,
有了正和命题残局,才衍生出“巧胜”这个概念。
有了必胜命题残局,才衍生出“巧和”这个概念。
巧胜”和“巧和”是由于某一方子力位置欠佳所导致的结果,不能理解成是因某一方走了劣着而造成的。
(在1楼和本楼都出现了“有条件命题残局”和“无条件命题残局”,后续说明之)
------------未完待续,欢迎随时指正-----------
8#
发表于 2014-11-28 09:01:55 | 只看该作者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9927079949992999999999999999999909999999519999999999999999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title]单车对马双相[/DhtmlXQ_title] [DhtmlXQ_result]未知[/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实战全局/开局[/DhtmlXQ_type]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
9#
发表于 2014-11-28 09:06:02 | 只看该作者
实用残局的布子原则——个人理解是找出有利于指导实战的各种残局阶段的基形和复合基形。一方面指导提高残局水平,一方面指导对某些局面的审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9:20:38 | 只看该作者
实用残局的布子原则——个人理解是找出有利于指导实战的各种残局阶段的基形和复合基形。一方面指导提高残局 ...[/quote] 很正确,和我的原则不矛盾,你强调的是研究某个具体的残局{不仅给定了子力的性质,也给定了子力的位置}的战法,我上述布子原则是判断某一命题残局(只给定了子力性质,没给定子力位置)是必胜,还是正和。我们探讨的方向不同。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09:53:24 | 只看该作者
实用残局的布子原则——个人理解是找出有利于指导实战的各种残局阶段的基形和复合基形。一方面指导提高残局 ...[/quote] 其实残局根本没有布子原则,你想研究那个残局,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布子。 如果你想研究某个命题残局,例如”单车单相对马炮“,车作为进攻方,是否能够“必胜”,马炮作为防守方,是否有“正和”的形式,那么你就要按照我的布子原则来布置局面了。 你在8楼布置的”单车对马双相“的局面,不是按照我的原则布置的,不能说明”马双相正和单车“。
12#
发表于 2014-11-28 10:46:56 | 只看该作者
你的逻辑很有意思,象单车对马双象,实战中只有一个局面形成“马三相”局面是和棋,实战中常作为交换时的一个复合基形来评估转换价值的。象单车对马双士你说是必胜,可是也有特例局面不能胜。按照你的逻辑推断——必胜局面就剔除了特例局面的胜局组合局面。那么象马底兵对单士象又是什么类型的局面呢?象过去,一般认为取决象和将的位置,形成门东户西的防守局面难胜,现在的研究表明,即使形成门东户西局面也有定式残局可以说明是可以取胜的。但确实有N个特例局面是不能取胜的。这种特例局面的要求是:将士象联合捉死红底兵,在这个过程中,允许红以底兵交换士,交换后形成在门东户西局面下,不允许以底兵换象,也不能让底兵逃脱。
13#
发表于 2014-11-28 10:52:32 | 只看该作者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9986999959999999999999509999999999994232309999999999999999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title]马底兵VS单士象[/DhtmlXQ_title]
[DhtmlXQ_result]未知[/DhtmlXQ_result]
[DhtmlXQ_type]实战全局/开局[/DhtmlXQ_type]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_refer]http%3A//hgchess.com/%0D%0Ahttp%3A//hgchess.com/bbs/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33349%26extra%3Dpage%253D1[/DhtmlXQ_refer]
[DhtmlXQ_generator]www.dpxq.com[/DhtmlXQ_generator]
[/DhtmlXQ]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4:1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迟暮寒士 于 2014-11-28 14:33 编辑
wolaikk 发表于 2014-11-28 10:52

      在楼上“马底兵对单士单象”的具体残局中,黑方士象将可联手捉死红兵,致使该局结果为和棋。但这只是这一具体残局的结果,不能说明“马底兵对单士单象”命题局就是正和局,即:不能根据该局说”单士单象正和马底兵“,因为这一局没有遵守布子原则。      如果要研究”马底兵对单士象“是必胜还是正和,针对这一命题残局,布子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红兵首先要摆在底线,这是命题的要求条件。
      2、红兵在底线,要由红方的意愿任意摆放,不能随黑方意愿,但不能摆在宫中,如果是后手布子,还要求不能处于吃子状态。
      3,红马是大子,必须摆在自己界内。
      楼上局图中,红兵摆在宫中,不符原则。红兵处于危险境地,是黑方的意愿,不是红方自己所愿。马的位置符合原则。
      红方在符合上述布子原则条件下,如果黑方无论如何布置自己的子力(当然是最顽强形式),结果都是输棋,那么”马底兵对单士象“的命题残局才可称作是“必胜”残局。
      反之,黑方摆出最佳局面后,在符合原则的情况下,无论红方怎样布置自己的子力,都无法取胜对方,这样,“马底兵对单士象”的命题残局才可称作“正和”残局。
      (实践已经证明,“马底兵对单士象”是必胜残局)


      实际上,上述布子原则大家都懂,大家在研究某一命题的实用残局时,肯定都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没有人会摆出如楼上所示的极端图局,作为”马底兵对单士象“残局的代表局,只是还没有人对布子原则做出具体要求和总结。
15#
发表于 2014-11-28 14:45:28 | 只看该作者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title]马底兵胜单士象[/DhtmlXQ_title]
[DhtmlXQ_event][/DhtmlXQ_event]
[DhtmlXQ_date][/DhtmlXQ_date]
[DhtmlXQ_place][/DhtmlXQ_place]
[DhtmlXQ_round][/DhtmlXQ_round]
[DhtmlXQ_table][/DhtmlXQ_table]
[DhtmlXQ_red][/DhtmlXQ_red]
[DhtmlXQ_redteam][/DhtmlXQ_redteam]
[DhtmlXQ_redrating][/DhtmlXQ_redrating]
[DhtmlXQ_blacktime][/DhtmlXQ_time]
[DhtmlXQ_black][/DhtmlXQ_black]
[DhtmlXQ_blackteam][/DhtmlXQ_blackteam]
[DhtmlXQ_blackrating][/DhtmlXQ_blackrating]
[DhtmlXQ_blacktime][/DhtmlXQ_time]
[DhtmlXQ_result]红胜[/DhtmlXQ_result]
[DhtmlXQ_remark][/DhtmlXQ_remark]
[DhtmlXQ_author][/DhtmlXQ_author]
[DhtmlXQ_binit]9986999959999999999999509999999999994232319999999999999999999999[/DhtmlXQ_binit]
[DhtmlXQ_movelist][/DhtmlXQ_movelist]
[DhtmlXQ_type]实战中残局[/DhtmlXQ_type]
[DhtmlXQ_timerule][/DhtmlXQ_timerule]
[DhtmlXQ_endtype][/DhtmlXQ_endtype]
[DhtmlXQ_owner][/DhtmlXQ_owner]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gametype][/DhtmlXQ_gametype]
[DhtmlXQ_generator]www.ccbridge.net[/DhtmlXQ_generator]
[/DhtmlXQ]
16#
发表于 2014-11-30 19:14: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魔帝大人 于 2014-11-30 19:24 编辑

  1. "所以,我索性不用“例胜”和“例和”这两个词,用“必胜”和“正和”代之。"    ---- 单车“例胜”马双士,先生要用单车“必胜”马双士来代替吗?       2. 按先生“正和” 的定义,单车不是“正和”士象全的,后面说单车巧胜士象全时又说“本来是正和残局”,   
  3.按在先生的说法:所谓“正和”,就是在给出双方子力属性之后,无论进攻方(A方)如何布子,结果都是和棋, 那也就没有“巧和”,二后面又说 “有了正和命题残局,才衍生出“巧胜”这个概念。”
是先生绕晕自己还是绕晕了我?  传统的“例胜,例和” 和 “巧胜,巧和”, 大家理解起来不会有偏差的。  
4. “巧胜”和“巧和”是由于某一方子力位置欠佳所导致的结果,不能理解成是因某一方走了劣着而造成的。”  --- 实战中往往就是棋手走了劣着而被对方巧胜或巧和。也就是说这个巧胜或巧和不是单纯的理论,更多是于实战中来体现。
17#
发表于 2014-11-30 19:38: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朋友:
    你此主题的基本观点我是赞同的,只是《实用残局布子原则》有点复杂,部份内容有点欠妥,请仔细阅读《象棋车双相必胜马炮。。。》22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4-11-5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