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拜仁拜仁 我曾经看过一部小说,叫《弈林野史六十春》,里面说了一代兰州棋王彭述 圣的一生,其中最后说到彭述圣的死。我对“彭述圣”的名字是比较陌生的,但 是看到最后彭述圣死也会觉得伤感。我就曾想过这样的问题:迟早有一天,我会 听见一个我熟悉的名字的死迅。这样的死迅,还会不止一次。等到我听见我偶像 的死迅时(当然她还年轻,现在说这样的话未免有点邪门),我的生命也就差不 多了。 死迅无可阻挡地到来。 上两星期,我听说杨官璘身患重病,结肠癌晚期,我就知道他的生命即将到 达终点了。有点意外的是,他去得如此之快,仅耗费两个星期。杨官璘死于1月4 日。 生与死,自然规律也。但是在如今活90多甚至100岁的人比比皆是的情况下, 杨官璘仅享年83岁,未免太早了。更悲伤的是,杨官璘去世的当天,他的得意门 生许银川便拿下了五羊杯冠军——而早在6时30分去世的杨官璘却没赶上五羊杯留 在广州的激动时刻! 从感情上说,杨官璘的死很难令人接受。 记得刚学象棋时,我除了懂得走法外,对棋谱以及象棋背景知识是一片空白 的。刚看棋谱时,我第一盘看的就是杨官璘的棋。那盘棋他对着张增华。后来我 了解到,这盘棋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杨官璘成功的开局几乎可以否定“大列手 炮”这种后手应法。这盘棋,杨官璘最后的入局堪称经典,也完全可以作为残局 练习。我看的第二盘棋,也是杨官璘的棋。这盘棋杨官璘对阵王国栋。中局时, 杨官璘强行弃车杀炮。王国栋如果吃车,则杨官璘炮打中马再弃一车,然后再平 炮即可绝杀;王国栋如果不吃车,则相当于被白吃一炮,当然也是败势。实战中 王国栋看到杨官璘的弃双车的杀棋,于是没吃车,也没立即认输(虽然败势), 但是最后当然也招架不住了。 前面说过,我刚看棋谱时对象棋背景知识是了解很少的。而当时我年龄也比 较少。于是我竟然问妈妈一个问题:诶?怎么象棋都是什么“官”下的。我妈妈 则介绍说:“你说杨官璘吗?他可是很厉害的象棋高手!他的水平绝对在‘孙悟 空’(当时我很爱玩一个象棋软件“将族”,“将族”的最高级别是“孙悟空” 。现在看来,“孙悟空”连县级棋手都不知道下不下得过,更不要说对杨官璘了 )之上。”这时我才认识到第一个象棋高手的名字——杨官璘。杨官璘并不是什 么“官”,他是一个象棋大侠的名字。 随着我对象棋的了解,我知道更多关于杨官璘的事。他的确是位伟大的棋手 。他走子沉稳,慎密;而且意志力强,能把微小优势的看上去应该只能上风和的 棋——下赢,然后劣势的棋他通常能下和甚至反败为胜。棋坛里,人称他“魔叔 ”。 他是我国第一届象棋个人赛冠军(1956年),也是第一届广州市甲组联赛冠 军(1954年)。 早在解放前,杨官璘的就已经名扬四方。当时有“南杨北王”,“北王”是 王嘉良,“南杨”则是杨官璘。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赛展开,“南杨” 和“北王”也争到了决赛。在决赛里,王嘉良还1胜1和重创杨官璘。但在最后时 刻,王嘉良在弈和即可夺冠的情况下输给了无论胜负如何都不影响名次的何顺安 ,而杨官璘则在赢了还要看何顺安“脸色”的情况下沉着作战,力克劲敌李义庭 ,终于压过王嘉良夺冠。杨冠王二,看上去大家差不多。但是我个人觉得,王嘉 良综合素质跟杨官璘差好一段距离。差,主要差在心理素质方面。所以杨官璘能 拿很多冠军,王嘉良则一次全国冠军都没拿过。 1959年之前,4届里面杨官璘拿了3届全国个人赛冠军。但杨官璘垄断的格局 却在1960年被打破。1960年,胡荣华横空出世,15岁即夺全国冠军。之后,“胡 杨争雄”便成为了棋坛焦点之一。胡荣华连续十届夺冠,“胡杨争雄”显然是胡 荣华占优。但杨官璘也没少给胡荣华沉痛一击。1962年,杨官璘硬是要和胡荣华 并列个全国冠军来。而1980年,杨官璘在第一轮对着已经“十连霸”的胡荣华, 上演了经典的反败为胜好戏。而这盘棋也成了胡荣华降级乙组的导火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专业的训练下,特级大师越来越多,超越杨官璘的人比 比皆是。但是,难道这就能撼动杨官璘在象棋的重要地位了吗?牛顿有句话说得 好,“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杨官璘,则是“巨人肩膀”之一。没有杨官 璘对象棋的贡献,新时代棋手又怎能快速地掌握象棋的奥秘,又怎么能快速地提 高实力?象棋又怎能有今天的发展? 象棋里有一个著名的开局,就是屏风马弃马陷车局。这局棋,红方通过一车 换一马为代价,炮镇窝心,取得攻势。红虽然得势,但毕竟车换马实力损失很大 。历史上,有人认为这局红优,有人认为这局黑优,也有人认为是大家机会相当 。杨官璘对这样的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几昼夜的奋战,他终于得出结论: 红方实力损失太大,虽然得势,但得不偿失,总的来说,黑方占优!附之,他还 举出了几例棋谱。现在的人,只要翻翻书,就可以掌握到这“弃马陷车局”的攻 防规律。但是作为研就者杨官璘,他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 除了开局外,杨官璘对残棋的贡献更是一流。单车对马双士,现在看来是典 型的车方必胜残局,但曾几何时它是一则没定论的残棋。马双士方如摆成“山后 马”防守阵势,车方很难进攻。杨官璘,就曾经在这样的残局里被对手逼和。但 是他坚持认为,他那局棋其实有机会赢的。经过刻苦的研究,杨官璘不但很好地 复了盘,还得出了“单车必胜马双士”的结论,而且给出了进攻的思路。——杨 官璘对棋坛作出的贡献,与他刻苦研究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杨官璘毕生奉献于象棋。他不但研究了很多棋局,还培养出很多高手。当代 令人闻风丧胆的广东队铁打主力吕钦、许银川,就是杨官璘的高徒。杨官璘的棋 风,成了广东队在风格上的基调——稳健、有力、耐磨。 两年前,在东莞举办了“杨官璘杯”。杨官璘到现场捧场,并为冠军赵鑫鑫 颁奖。那时候,杨官璘还是身强体壮的。但是两年后的今天,杨官璘说去就去了 。癌症,夺命得如此之快、准、狠!正如苏轼所说的,“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 之一粟。”人生就是如此的短暂,在伟大的人也难逃这一劫。纵然“众望所留” ,最后也“冇得留低”。 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destroy,但不可被defeat。杨官璘被癌症destroy了 ,但是精神永存。广东象棋必定会继承杨官璘的优良作风,并将之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