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天元
浙水吴山入画无?
江风海雨添怨痴!
天问天对恨无极,
元野明市无才子。
该诗藏头。
起句描述天元所居。“浙水吴山入画无,诗人今古属分湖。远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俯临分湖,仲秋尽染,芦苇萧瑟,烟水苍茫,几叠远岑,隐约如画。
次句描述天元消失,棋友搜寻之苦。江之畔,海之边,伊人安在,无限痴怨。
转句取自屈原名篇《天问》,提出关于宇宙万物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呵而问之,以抒愤懑!
柳宗元有《天对》与之呼应。《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拴天伞把子的绳子的另一端拴在哪里?天的边(极)是怎样加上去的?八根擎天柱支在哪里?东南方为什么塌下去?这是怀疑当时流行的盖天说,屈原的问其实包含着答,即对所设定问题本身的否定。
《天对》回答说,何必系上绳子才能定天的位置呢?天本“无极”“非垠”,如果有形体可以加上去,怎么算大呢?天宏大,动动不息,不相连属,何必要八根柱子支持它呢?柳宗元的答很得屈原原意,又有发展。宇宙无限论很彻底,而天运动不息、不相连属的思想,已打破天穹是一块整体的概念,超过托勒密,接近牛顿了。
《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边角)有多,谁知其数?”这里的“九天”不是指九重天(那是有一定道理的,天体不在一球面上),而是指中央钧天、南方赤天等九天——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天对》正确地回答说,这都是:“巧欺淫诳”。又说,“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如单独看这句话,那就超过哥白尼,赶上康德了。但是,他实际只是说天没有中央,不是说宇宙没有中心。柳宗元恐怕还是地心论者。
最高明的一段是屈原问太阳起落的原因,柳宗元答:太阳哪里有起落,不过象车轮向南转、车轴就好象在它北边,是你跟太阳的方位在变动而已。有人说,这指地球的自转或公转。我看未免走得太远了。他只是用轮转则轴平移作比方,柳宗元仍然是扁平大地和弓隆天穹的盖天论者,不过这个答很富辩证思想。
柳宗元的答,有些很妙。如问黄道周天十二辰是谁给划分的?答是用天自言的口吻:“非余之为,焉以告汝!”很多“学说”都是人造的,天怎么知道呢?诗意盎然。
天元在时,天元有问,萍果有答,天元不在,而萍果何答?天元在时,萍果答问而日进之,天元不在则无问,天元无问则萍果无答而无进。天本“无极”,取弈天最高称号之意,恨天元无问,恨萍果无进,则无极之境界缈而远之,永不可至。
末句取“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意,形容众人苦寻而无得。月光宝盒,时光回溯,“元朝的田地里、明朝的市集上”,都不见其踪影,他在哪里呢?这里用了“影征”手法,不隐于“野”和“市”,暗指天元是大隐了。
小诗赠天元,劝其不要再畏罪潜逃了,则棋友幸甚,论坛幸甚,象棋幸甚!
如果纽约喜欢这篇文章,就作为投稿参加你的征文活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