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其实就相当于游戏规则。一个国家的游戏规则就是法律,如果法律不健全,那么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就会没有安全感。同样道理,如果一种棋的游戏规则不完善,那么这种棋的棋子,就不会安分守己。 法官是法律是执行者,而裁判则是游戏的执法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棋也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我们应该承认不同,但也不能否认相似,甚至完全一致。 通过比较一些棋的游戏规则,我对满足于某一个条件而和棋的现象产生了兴趣。和棋只有谁也杀不了谁的“无杀和”与“规则和”两种,但不管是哪种和棋,只要双方在规定的步数之内都没有发生吃子行为,这时就可以判双方和棋!这种和棋可以称为“限步和”。吃子行为是一种攻击行为,包括吃子,兑子,杀王等行为。几乎所有的和棋都可以转化成这种“限步和”。虽然在规定的步数之内都没有吃子行为可以判和,但有些十分明朗的局面,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和棋,其实没有必要下满规定的步数才判和,这时候,裁判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如果双方在明显都有进攻机会的局面中提出协议和棋,裁判就可以根据竞技精神判他们继续战斗!不同的棋规定的步数也不同,如:国际象棋是50步,中国象棋是60步,国际跳棋是16步,组合象棋是100步,其他的棋是多少,知道的朋友可以补充。 我很好奇,中国象棋为什么是60步?难道30步没有吃子行为判和就必须不行吗?我很想知道中国象棋定为60步,国际跳棋16步,国际象棋50步,到底是依据什么标准呢?据说,国际象棋的马象杀单王,位置最不好的时候,最快杀王需要35步!是不是在35步的基础上再上浮一定的比例达到50步,如果50步还不能杀王,和棋也就无话可说了。还有,组合象棋规定为100步双方都没有吃子行为就判和,这合理吗?我不清楚,所以就想搞清楚,看看到底多少步最合理。于是,我随意摆了两个残局,用软件进行验证。“马兵残局”41步分出胜负,而那个“双兵残局”居然114步才分出胜负。如果棋子位置最不好的时候,还有象兵残局,炮兵残局等等,又会需要多少步才能分出胜负呢? 我不相信软件,软件的棋力有限。哪位特级大师愿意帮忙验证一下,就说“马兵残局”和“双兵残局”,你们能不能低于软件的步数而分出胜负呢?据说,中国象棋有两位盲棋高手,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很简单,只要在大脑中把90个点位的中国象棋棋盘转换成90个格子的组合象棋棋盘就行,白方一边的棋盘两角为白格,黑方一边的棋盘两角为黑格。这样的变通能力,相信他们不在话下。规则非常简单,就不用说了!但要注意一点,遇到循环,就使用“谁先循环谁先变”的规则。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玩一玩“炮兵残局”,在棋盘上随便摆上两个王,一个炮,一个兵,就是“炮兵残局”。有意思的是,破解“炮兵残局”必须把自己的“炮”送给对方牵制,然后寻找机会杀掉对方的兵! 本帖主要想谈谈游戏的两个问题:一,规定多少步双方都没有吃子行为判和最合理?二,“谁先循环谁先变”规则的合理性,使用这个规则的时候如何判断循环的先后? 循环必有先后!循环的话题已经谈了多次。我曾经把国际象棋的一些循环和棋,用“谁先循环谁先变”规则进行实验,发现即使先循环方变招,最终还是和棋,谁也杀不了谁!但也有个别棋局,先循环方变招以后,就可以分出胜负!而且多数的消极和棋都是由循环引起的。人都有害怕困难的天性,所以“宁愿简单和,不愿复杂胜”。 而中国象棋跟循环有关的规则又太复杂,无数的棋例,再加上“打,捉,闲”等概念,使得中国象棋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统一规则。我准备在组合象棋里面,完善“谁先循环谁先变”规则,用事实来给传统象棋的循环规则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接下来,我会举例说明,谈一谈如何判断循环的先后,还有如何从先循环方变为后循环方?什么是循环战术等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