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象棋伴他走完了一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6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象棋伴他走完了一生

悼“天王”卢辉老先生

作者:乐成

华南棋界前辈、“四大天王”之一的卢辉老先生,于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广州去世,享年九十岁,闻者无不惜之。

卢辉先生乃广东顺德人,世居广州河南(今海珠区)溪峡。父亲卢权以建筑搭棚业为生,棋艺颇高,乃广州旧“五虎将”之一。卢辉青少年时,随父从事搭棚工作,以帮补家用,故有“棚仔”之称。在父亲熏陶之下,他与弟弟卢广都对棋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卢广因棋艺逊于兄,所以知名度不如卢辉,但他也把终生贡献于棋艺事业。解放后他在广州文化公园棋坛工作,去世较早)。过去,珠江两岸交通极为不便,对于住在北岸市中心的居民来说,河南地区颇具世外桃园的味道。卢家离羊城古刹海幢寺及富翁伍浩官的旧宅极近。民国以后,因寺院荒弃,而伍氏后人亦因家道破产,致庭院残败。这两处地方古木参天、环境幽静,遂成为棋人们飞车跃马的好去处。“棚仔”兄弟俩经常来此观摩名手弈艺,艺大进。后来即使让二、三先,卢权也不是儿子的对手了。卢权是一个有生活经验的人,他知道以博弈为生是一项极具悲酸的事业,所以初时不想让儿子选这项被人瞧不起的职业,但又因儿子好棋如命,且“少年不识愁滋味”,后来父亲也只好听其自然了。事实上,卢辉也曾对笔者说过,“起初下棋仅是好玩而已,但没想到三十二只棋子真的可挣钱,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伴随自己走了一生。”

“棚仔”在河南(广州人称珠江南岸地区为“河南”)棋坛称霸后,下一步就把矛头指向河北市中心。先在惠爱路(今中山三路)城隍庙与大名手冯泽对弈(华东华南棋赛时,改名冯敬如),两人旗鼓相当。后与黄松轩及李万(即李庆全)弈,亦互有胜负。从此“棚仔”善战之消息遍及羊城弈林。一九三一年冬天,广东省教育厅在该厅礼堂举行全省首届象棋赛,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角逐,最后黄松轩、卢辉、冯敬如和李庆全分别夺得前四名。广东棋坛“四大天王”的美称由此而来。

“棚仔”弈棋,先手喜用“五七炮”进攻,后手常以“屏风马进3卒”应敌。他的棋风属稳健型。三十年代,外省名手访穗者不少,卢辉与他们对抗,战绩辉煌。他先后战胜广西棋王苏兆南、“棋坛总司令”谢侠逊、“老湖北”罗天扬和方绍钦、“小杭州”董文渊等名将。“卢天王”下了一辈子棋,最引以为憾的是他从未胜过“七省棋王”周德裕一局。两人在多次公开比赛中下了数十局棋,在盘面上卢也曾有过多次有利局面,但往往因“临门一脚”嫌软,无法破城,让周多次“死里逃生”。七十年代时,卢老每每谈及此事,似仍耿耿于怀。而引以为荣的是自己战胜了“新七省棋王”董文渊。虽然卢输给周,但周负于董,而卢辉又胜了董,形成“三循环”之势。周、董两均有“七省棋王”称号,卢老内心的失落感总算多省得到些抚慰。卢天王具有一流名手之实力,都始终没能胜周一局,归纳原因可能有:一是卢的布局较单调,而周却是布局专家,所以卢在开中局时,难以取得优势;二是卢与周对垒时,心理素质较差,即使取得了优势,也无法及时加以扩大,以致功亏一篑,被周下风求和。

抗战期间,卢老被困于广州沦陷区,靠贩卖甘蔗等小本生意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极为艰苦。抗战胜利后,他才重返棋坛,平时除活跃于广州各棋坛外,还参加了几次硬仗。如:一九四七年春天在广州举行的“广州-----澳门象棋赛”和一九四九年九月在香港举行的“穗、港、澳三角埠际象棋赛”,他均取得好成绩。在后者中,卢还以不败战绩与陈松顺同得十分并列冠军(陈当时代表香港棋队)。

在黄、李、冯、卢四人中,最先去世的是李庆全,他得了“天王”封号后不久,就病死于广州一贫民医院内;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时,冯敬如因饥寒交迫,倒毙于街头(当年冬天香港极冷);黄松轩境况较佳,但抗战时避难在澳门,不幸染上痢疾,也骑鹤西去,而卢辉是最幸运的了。解放后,因为棋艺受到了重视,棋手领取国家工资,生活有了保障,不必再象过去那样过颠沛流离的日子。卢已属于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每天到新建的“岭南文化宫”(即现在的“文化公园”)宽敞舒适、灯火辉煌的棋坛参加比赛,这是他过去做梦也没想到的。一九五五年一月,“广州-----武汉象棋比赛”在广州举行,罗天扬、李义庭师徒征穗。在第一阶段赛事中,主队以卢辉、覃剑秋二人应战。当时卢辉已五十二岁了,他与罗弈四局,一胜一负二和,平分秋色。但因年纪关系和很久没下“顶手”棋的缘故,却以二负二和败给新秀李义庭。自此以后,卢觉得自己年纪已大,棋力和反应已大不如前,更重要的是,广州棋坛已涌现象杨官璘、陈松顺等一批新秀,所以他就“挂印封刀”,正式退出弈林,以后被聘为广州文史馆馆员,安度晚年。“天王”退休后,虽没在棋坛一线上冲锋陷阵,但棋兴并未稍减。他经常活跃在棋坛上,有时登坛应众或评述名局;有时作壁上观,日子似也过得充实有趣。

卢老和周德裕一样,都因幼时少读,无法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诸后世引为憾事。五十年代初,他曾一度主持香港新晚报“弈林”象棋栏,向港澳同胞介绍国内的精彩对局。后来又主编了一本《广东今昔象棋手对局选》,所选对局均精警异常,可惜二者由别人代笔。

(本文出自《象棋研究》1994年第六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6-4-19 16:00:00 | 只看该作者


与棋相伴一生不容易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4-11-14 19: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