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东北棋王----老闷罐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东北棋王----老闷罐传   天羽王朝★慕容秋水著

  在距我家不到300米的地方,有一个简易的铁板房,铁板墙上订挂了几个自行车胎,一个前叉子中间架一个车轱辘支在门前代表牌匾。一个简易修理自行车店铺。从小学背着书包到如今的步入社会,我每每经过那里都会留意的看上一眼,一个终年响着的半导体,一个大棋盘,他依旧是他。

  一身旧中山装有数不清的补丁,腰上扎了一个油围裙,看上去有点不伦不类。他看上去50岁左右,岁月在他的脸上布满了风霜之色。神情看上却不似一个修车匠,举手抬足间虎虎生风,干活的手法麻利,让人对他的手法相当信服。年轻时他肯定不是一个一般人物,我暗自揣摩。

  他很少说话,只有在顾客盈门的时候他才开口。而且只说很简短的几句。从来不和顾客讲价,人家稍微一讨价,他手一挥转身去做他的事不理人家。随后就传来那顾客的骂声:“不就是一个修自行车的吗?牛什么……”他依旧不理,继续干他的事。由于他修理的价钱,以及更换零件的价钱是方圆十里最合理的,过不了多大一会儿,那顾客准会回来,咧嘴嘿嘿一笑,顺手递上一根香烟,自我解嘲道:“大爷,你看我推走了,又回来了。为啥,对您的技术我放心啊!”还真别说,我上学的时候自行车胎破了就上这里补,因为他心最细,仔细找到被扎的部位,用手一下一下在外胎捋到被扎地方,包上一块废内胎,以防下次在同一位置再扎破。下一次若是同一部位漏气,老爷子查完后给你补上,把手也是一摆,让你走人。同样的挥手,让我心理暖暖的。

  该说象棋了。老爷子每天傍晚6点半准时收工。无论活有多忙也不接。若夏天就直接把象棋拿来,往摊前一摆,一边放上一个马扎。哈尔滨是象棋大都市,过不了多一会儿,准有人搭讪来下。不一会儿就围满了看棋的,下棋的,一时间车摊前车水马龙。年轻好奇,我也成为其中一分子。每天放学吃完饭就跑到摊前观战,直到老爷子收摊睡觉我才罢手。老爷子除了修车让人信服,象棋水平高的出奇。附近三教九流绿林高手按理说也海了去了,楞没一个是老头对手。据说嵩山小区有几个业余大师也纷纷败在修车师傅手上。有的虚心讨教,有的拂袖而去。老爷子依旧是他,从不和对局看热闹的多说一句话。而看热闹的冲老头的倔劲儿,给老头起了个外号叫“老闷罐”。老头听了不怒,反倒美滋滋的坦然接受。

  天有不测风云,老爷子也有象棋走麦城的时候。而赢老爷子的却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这让我们那一大帮子看热闹的人惊讶了好几天……那天,距离6点半还有些时间,摊前就围了四,五个等待和老爷子下棋的人。人下的好,自然就有人慕名来切磋。这一点老爷子不以为意。看热闹的也熟了老爷子的脾气,知道借棋盘先玩会儿打发时间是自讨没趣,乖乖的等吧。半个小时,一地烟头。终于老头关门摆棋了。

  一个多小时过后,几个三十多岁的就匆匆败阵下来。半晌没人再敢续下。大家都在旁边议论刚才那几个人的漏步和软手,有几个吹牛的只说和老爷子下棋的人太臭,却不肯亲自来下。老头掏出卷烟盒子,一手拿出烟纸,缓缓地往上边倒烟丝,似乎很仔细,不为所动的等待对手。忽然一个声音:“就在这儿,你给我好好下。我就不相信,咱这块没人能下过他。”众人一听,人丛自然向两旁一分,闪出两人。一人是嵩山小区以前常来下棋的中年胖子。他也有外号,叫“十七不和”也就是说在这个棋摊上连续17盘被老头杀的不开和。(听别人说他是业余大师,总去省政府旁边棋苑下棋)另外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的,中等身材带一副眼睛,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大伙一看都乐了。今天“十七不和”带救兵来了。年轻人把棋盘一转,把红方交给了老爷子,顺势坐在了小马扎上,老头一楞,明知道我厉害还叫我先手?也没多话,随手相三进五,一飞象局开局。对手也很从容,稍过思索也用象7进5飞象对飞象开局……

  双方开局一旦陷入飞象局就犹如两个削球手对局一般,除非把乒乓球削成方的了,没数个时辰难分高下。“十七不和”“嗤”的一笑,:“先手棋还走飞象,也不怎么地嘛。得,今天晚上这是最后一盘了。我得找个地儿坐着,站着看坚持不了一会。”大家哈哈大笑。把目光都投像了“老闷罐”。

  不知道是“老闷罐”受一时之气,还是先手真有优势,一改往日防守反击的棋路。每长考后行一步棋,犹如大刀般劈砍直切相当犀利,招招直指对方“死穴”。步步紧吃对方无根子,似乎迫使对手马上崩盘。不怒自威,举棋落子间俨然帝王之气。年轻人行棋稳健,大有少年姜太公的风范。面对对手抛来一个个设伏的陷阱,似打太极一般圆转化解。每每岌岌可危之处,总能落得双方兑子而自己有微弱板先优势。而老练的后手却一时间让“老闷罐”先手一再无功而返。似乎后手飞象局针对先手飞象有无穷的反弹力道。大有“仙鹤吃乌龟”,无处下手之妙。“老闷罐”行棋多年,当然不会因一时之兑子而被对手反先,两人相持两个小时,双方才兑掉两大子。“老闷罐”微有优势。除了兑掉自己的三路兵,逼退对方一马外,只多吃掉对方一个7路卒。旁观人群越聚越多,一时间议论声此起彼伏。似乎这棋眼看就要以和棋收场。

  “老闷罐”可不甘心以和局收场,他继续向少了7卒那方施压。并排以重兵,年轻人谨慎中突然弃车,以一车换二。并占据了绝对的一方落三子的局面……

  简单易子之后,年轻人占绝对优势。旁观人群自然就倾向于年轻一方,纷纷出谋划策,争取尽快取胜之道。年轻人只是微微一笑,继续认真下他残局的收枰阶段。我却对“老闷罐”的残局深有信心。因为往往走到残局,一些简单的搬运也变得微妙起来。“老闷罐”依旧是不语。半晌不运子,呆呆的瞅着棋盘。长考将近十来分钟,不紧不慢的掏出卷烟盒子,慢悠悠的装起了烟丝。“十七不和”勃然大怒,指着棋盘大声说:“这不是耽误功夫吗?这棋……,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辙了。”(王嘉良是我们哈尔滨的棋王,也是这些棋友们心中的偶像,每每到对方没解的时候,对手准会冒上这么一句)。大伙本来等棋就等的有点沉闷,听他这么一说,有人就搭茬了。

  “‘十七不和’按你说,这棋‘老闷罐’要完呐?”

  “感情……,(感情,东北土话,等同于多新鲜啊。那还有错)。他“老闷罐”这盘不输,明天我请大伙吃西瓜。”‘十七不和’似乎已经把全部身心都压在了这盘棋上。

  “可不能吹牛啊,他‘老闷罐’可不是说输就输的。你忘了你那天占了一晚上地儿,用棋苑交出来的水平喝了一晚上棋汤,才得了‘十七不和’的雅号吗?”那人这么一提,当天在场的好几个人都跟着哈哈大笑。

  “十七不和”也不生气,拿手指着那人,“就你那臭棋,还好意思说别人呐?你那两下子,我都可以让你三先的……。”众人又是一乐。

  “老闷罐”走棋了。他用最快捷的方式,迅速把双车运回贴将一侧,并双车成行的展开了霸王车的封挡手段。他的双车犹如一把铁索稳稳的横在了楚河汉界的前沿。虽然年轻人利用对手运车回防阶段过了一卒,还封死了“老闷灌”过河兵的所有路线,但仍然进攻无门。“老闷罐”似乎也窥透了棋局的最终结果,不是处处求兑,就是长挡,每到犯规之前,“老闷罐”都会走一手,对方必救之棋,而后又求兑长挡。把那“十七不和”气的“啪,啪”拍着脑门,围着棋摊这个转呐。一边转一边叨咕,“真他奶奶的怪了,车,马,炮大一卒是例胜的。怎么就进不去呢?”

  本来双方还有一边兵卒相互对峙。若年轻人分车拿下边兵赢面就大涨,而年轻人似乎对被牵制的马炮有所顾忌,生怕一但分车将容易把优势打散。依旧长磨等待对方漏招。

  10点了,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人群渐渐散去,我意尤未尽的继续观赏。年轻人也可能苦于进攻无方,欣然求兑算和。我抬头朝“十七不和”咧嘴一乐,心说,明天的西瓜你是请定了。“十七不和”也被我这一瞅看的不好意思了。他一把拉住我的胳膊说:“小伙子,你看这么晚了。他‘老闷罐’就是磨棋,把我这个哥们磨困了。才求的和。你要明天给我做证啊,你刘叔可不是耍无赖的人。明天刘叔单请你吃。嘿嘿。”在两人离开的时候,“十七不和”还一直追问那年轻人为何打不开缺口的原因呢!~

  (全文完)

  后记:后来,在“十七不和”和那个年轻的走之后,老闷罐冲我招了招手,顺手递过那个马扎叫我坐下。我这才问起刚才到底那盘棋到底对手能不能拿下来。“老闷罐”把棋摆成和前兑车那里,瞅着棋盘不语。我仔细端详了半天,也看不出有什么端倪。就问,“大爷,你既然摆到这里,肯定是有别的变化。说给我听听成吗?”“老闷罐”吧嗒吧嗒抽着烟,半晌抬头看了看我,“小伙子,我把这个解告诉你之前,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可不要跟别人说啊。”

  我心理纳闷,不就是一盘棋吗?有什么不能说的。不好拂老爷子的意思。憨憨的点了点头。

  “老闷罐”抬头瞧着远方,双目深邃的让人琢磨不透……

  “我老家是河北的。母亲在我三岁的时候得病死了。由此父亲对我相当溺爱。父亲是体校教象棋的教练。由于遗传,小的时候就是方圆出了名的小棋童。到13岁那年,大人们就很少有人是我对手。又凭借家里的藏书,我在短短几年就把一般现在街头摆的什么“跨海征东”,“枪”,“马踏联营”,“蝴蝶双飞”等等明清各大名局倒背如流。经常背着父母。跑出去破棋谱。那时候没有这么贵,一盘破个棋谱,难的一块。交朋友的棋就五毛。我就凭这么点小聪明,天天满载而归。没过多久,父亲就被摆棋摊的找上门来。回家之后,我挨了出生以来头一次打。父亲并指着我鼻子教育我说:“人家摆棋是一个家的全部生计,你这样去打人家饭碗,叫你爹我老脸往那放?”可能是我头一次挨打,小性子也比较强。当天我就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半个月。回来之后,父亲再也没提过象棋,也没打过我,很明显,我这次无声的抗议在他那里得到了胜利。而后我成日的游手好闲,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有钱了,就大家喝酒赌博。没钱了就去棋摊收上来一些继续挥霍。没几年父亲忧郁而终。我也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说到这里,“老闷罐”的眼里有些红潮涌动,我不敢直视他。随口问他,“那后来呢?”

  后来我更肆无忌惮的和人家赌彩棋,从小到大。最大一局是四百一局。当时国民收入相对比较低,父亲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三十六块零5毛。当时的四百相当于现在的一万一局。我赢了人家之后,那小子一个月没敢回家。那家的母亲知道后一病不起。儿子听说母亲病了,连夜砸门到我家,求我把钱先给他,救他母亲一命。我也有心给他钱,可当时挥霍无度,那里有余钱给他。无奈之下,我拉着一帮狐朋狗友学起别人开始摆棋摊子。没想到我这一出马摆摊激起了同行的怨恨,他们拉帮结伙的联合破我的棋局,摆了七天,不但分文没收,还倒贴进去六十多块。我一时气愤就和他们动了手。别看平素我们喝的昏天昏地,动起手来,一哄而散。对方人多势众,几个照面把我打倒在地,他们用脚踩住我的脑袋,指着我的鼻子说:“今天也叫你尝尝没饭吃的滋味。”失落,伤心,愧疚,我流落到哈尔滨,后来听说输我棋那家的母亲因病死在医院。孩子你说,我这不是作孽吗?”现在想到当时“老闷罐”的表情,我还能深深体会到一个悔恨二十多年的老者那无法言表的自责。我当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去安慰他,只能在一旁默默的做一个听众。

  “老闷罐”平稳了一下情绪继续说:“一转眼就是二十多年。说实话,所经历的让我感慨颇多。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摆棋摊了?小伙子,你还年轻。将来面对的诱惑会更多,可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足啊。我在象棋上吃过大亏,做过大损。实在是伤天害理,还怎么敢侮辱老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呢?在哈尔滨下棋,我只在95年道里安达街输过三盘棋。其实人生就如一盘棋,一步走错,很可能带来终生的遗憾。我活了五十多年,除了这摊子,陪我的就是象棋了。我要在我的余生走好每盘棋的每一步!来,我的废话那说那儿了。(注:了——了结)。咱把刚才那盘棋摆完。说完“老闷罐”就开始给我讲解年轻人没能破的那盘后手棋。而我,现在一点也看不进去,脑子里一直想着“老闷罐”的那句:“人生就如一盘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7-13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