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洋已经36岁了,为什么水平仍突飞猛进?
蓝涛 天天象棋
天天象棋讯 素有“象棋春晚”之称的第八届“财神杯”视频象棋快棋赛这场开年大戏正式落下帷幕了。谁是最大的赢家呢?
湖北籍名手、2018年全国个人赛冠军汪洋力克群雄,勇夺桂冠。五届世界冠军、五届全国个人赛冠军吕钦亚军。赵国荣、郑惟桐并列季军。
赛前,这样的“决赛阵容”是许多棋迷朋友始料未及的。因为,本次比赛的用时是6分钟+3秒,这种快棋比赛主要考察的是棋感、速度、敏锐度这些指标,而这正是老将们的薄弱环节——但出乎意料的是,本次比赛中跻身决赛的两位,均是早已告别黄金年龄的“老将”。1984年出生的汪洋即将“奔四”,而1962年出生的吕钦更是已在花甲的门槛徘徊。
为什么赛制更有利于年轻人的快棋,却意外地出现了“老而弥坚”的结局?都说棋牌类运动是一个“少年早慧”的游戏,围棋界更是有“十几岁正当年、二十几岁老将、三十几岁退役”的说法,为什么象棋界却还能让这么多的老将发光发热?
本次比赛的冠军汪洋,纵观他职业生涯的成长轨迹,也是一波三折。
早在2005年,当时正处壮年的汪洋就有机会染指全国冠军的殊荣,可惜,在争冠的紧要关头,最后一轮持以先行之利的他,在对攻大战中不敌同门师兄洪智……时光荏苒,这一遗憾,直到13年后才得以弥补。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萦绕在汪洋身上的,都是“具有特级大师实力的强大师”、“有冠军实力没冠军命”、“经常关键时刻掉链子”这些一言难尽的评语。
2019年年末,汪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先是在11月举行的全国个人赛上一路闯关,跻身决赛(仅负于当时如日中天的王天一);后又在12月举行的碧桂园杯全国冠军邀请赛中夺得季军;而在年终的排位赛上,汪洋收获了近年来分量最重的一个冠军,打破了“每逢大赛,冠军必由王郑两人瓜分”的宿命!
而汪洋这次“财神杯”的夺冠,更是宣告象棋界又一新巨头的隆重诞生,一个昔日的“掉链王”一跃成为近期最瞩目的新星——“王郑”双子星的双骄争雄,正在演变成“王郑汪”的三国演义。
这几个月来,汪洋的崛起速度令人振奋,这也令广大棋迷试图揭晓汪洋迅速进步的奥秘:为什么汪洋已经36岁了,水平还能突飞猛进?而在生理、反应、记忆都处于巅峰水平的黄金年龄段,他却为何没能取得特别理想的成绩,白白蹉跎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这实际上也间接地指向了广大棋迷长期以来的一个困惑点:如果我已经年纪很大,我的象棋水平还能进步吗?我的棋艺水平已经停顿了很长时间,是不是就说明我的天赋有限,再也难以长进了?都说棋艺长进的黄金年龄是10—25岁,错过了这个年龄段是不是就注定只能当菜鸟了?
棋艺的修炼,其实和练武非常相似。从量变到质变,往往需要一个“顿悟”、“开窍”的过程——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体会这种茅塞顿开的“开窍”感受;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开悟”过,但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无法突破自我进入更高的境界,然后沦为众人口中的“伤仲永”;有些人这辈子就“开窍”了这么数回,然后在某个水平线上稳定下来……
在武侠小说中,作者总会为主人公设定某个奇遇、某个机缘,促成其武功水平的大爆发——比如困囿孤岛的时候突然意外寻获了一本真经或者秘籍;比如机缘巧合之下拜了某个名师进入某个名门;比如被某些毒素、伤势、重大打击意外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些巧合,虽说只是小说的杜撰,但在现实中也不乏与之吻合的依据。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很多人说,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与之相似的说法还有“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等等。
我们不会否定“努力、汗水”的价值,但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很多时候“灵感”才是突破个人瓶颈的重要动力。
不过,“灵感”和“天赋”两个词固然都有某种玄学成分在里面,但它们的含义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别——如果说“天赋”更多地是由“先天”决定的,那么“灵感”这玩意儿,其实很多时候是通过某些特殊的现实条件、环境条件在“后天”中偶然达成的。
那么,汪洋是如何在36岁的“高龄”上,克服了生理上的衰老,实现逆袭的呢?他的“灵感”、“顿悟”、“开窍”又是从何处而来的呢?在这里,笔者冒昧做一个揣测。
从汪洋近期的棋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为鲜明的变化就是——对局势关键点的嗅觉越来越敏锐。以本次比赛中战胜郑惟桐的两盘快棋对局为例。首盘,在双方互相牵制、进展方向扑朔迷离的局势下,汪洋下出了马四进五吃中卒的“拔筋”妙手,让黑方陷入一个无论如何选择兑子变化,都如鲠在喉的窘境中。
在双方的加赛快棋中,执红先行的郑惟桐,布局取得了一定的便宜。但在几秒一步的速度比拼中,任何一个顶尖棋手,也无法确保自己算无遗策。此时汪洋又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敏锐反应——在化解对方攻势的同时,通过退炮、退车两步,巧妙地把红方车炮牵死,实现反杀!这两步棋耗时不超过10秒,其构思之精巧、反应之迅速,令人惊叹!
这种对细微机会的灵敏感知,对局面缝隙见缝插针的能力——正是冠军级棋手和一般顶尖棋手的毫厘之差。但正是这一“毫厘”,就可能是绝大多数棋手终其一生也无法捅破的窗户纸。
正在迈向“不惑”之年的汪洋,终于在脑力尚未走向衰老的“窗口期”,对象棋的理解有了一次飞跃性的“顿悟”,从而实现了自己的蜕变。也许这个“顿悟”的契机来自于“个人赛夺冠”的心理激励,又或许是哪天在打谱时突然思绪泉涌,发现了一条超越以往行棋习惯的新规律新认知……
在汪洋年轻的时候,他偏偏与这种“顿悟”无缘,在他开始变老时,他偏偏又抓住了稍纵即逝的“顿悟”机会,这真是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
那么,特级大师的“顿悟”经验,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曾经有一些观点很流行:“如果你已经到了30岁,你的象棋水平就基本定型了,不会有什么质的提高了。”
“学棋的早晚决定了你的上限——如果学棋太晚(10岁以后),那你是怎么也竞争不过那些‘童子功’选手的!”
“我已经很老了,我也不图棋艺进步不进步了,就在公园里和几位大爷切磋下就算了……”
很多成年棋迷会流露出这种对“增长棋艺”的消极态度,“年龄”是最常用的借口和理由。
但实际上,即使不在黄金年龄,跨越式甚至飞跃式棋艺增长的案例,依然比比皆是。
粤西油城有一位棋手,成年以后才开始接触象棋,30岁的时候还经常被当地棋手让双马、马三先——因此而输掉的“指导费”简直难以计算。可等到他49岁那年,他突然“顿悟”了,短短两年之内,水平进步了两个马的差距,现在,他已经是一位可以代表地区出战的名手,也曾在粤西地区的跨城市对抗赛中取得过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有一次还战胜了一位省级名手。
广西有一位棋手,读大学的时候还经常被公园大爷让双马,经过几年的努力,棋艺突飞猛进,很快跻身当地名手行列。后来他迁居珠三角,参加广东省省赛进入过前十名。
湖北有一位棋手,18岁才刚刚学会“马走日、象走田”,经过数年努力,他已成长为一位具有地区级实力的名手;还有某上海籍职业大师曾向棋迷透露,自己16岁才开始学棋……
也就是说,与围棋的“青春风暴”不同,象棋爱好者在错过了学棋的黄金年龄后,“大器晚成”的案例并不是个别现象。
一个成年以后才接触象棋的人,依然可能通过自身的修为和顿悟,达到地区级或以上水平。
一个接近不惑、甚至知天命年纪的棋手,依然有可能“顿悟”,把自己的棋艺和境界跃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然,如果你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你就没有与“顿悟”相遇的缘分。
大多数人既不相信努力,也不相信顿悟,于是只能日复一日地出没在公园一角,厮混于臭棋篓子的圈子中,几十年来一直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他们还不忘将自己的失败经验循循善诱地传授给后辈:
“你看,我三十岁之前就是我的棋艺巅峰,三十岁以后再也没有涨过棋,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说的都不会错的。”
不管您现在是30岁还是50岁,只要努力,只要努力的方向对,您都有可能成为象棋高手的,从即日起关注天天象棋公众号,我们陪伴您一起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