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豪帅心服 于 2021-11-16 20:43 编辑
试论象棋排局的性质
范椿
(一)前言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传统文化琴棋书画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受到亿万人的喜爱。排局是象棋的一翼,与象棋竞赛同树异枝。由于围棋和国际象棋有国际比赛,象棋虽然也有国际比赛,但参赛运动员绝大多数是华裔,只有少数非华裔外国人参赛。围棋和国际象棋的处境比象棋好。象棋比赛的处境比排局好。有一批中国人对于象棋排局事业,不怕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使它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笔者被这种精神所感动,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退休后现在的一个行为准则。物换星移,大浪淘沙。一些文化艺术兴起,也有一些走向衰落。要象棋排局不被淘汰并不断发展需与时俱进。笔者在中国科学院的网页上看到二条新闻:(1)在2006年4月22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下半场报告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郑必坚在《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的报告中说: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上半叶的复兴”。“和平发展和文明复兴的发展将贯彻四个结合:一是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二是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三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四是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相结合。”(2)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校长朱清时在《从科教兴国看创新文化》一文(科学时报2006年3月28日)中说:“中国文化应与时俱进,应该要在保持本民族优点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特点,发展出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适应当代技术特点的创新文化”。本文试图以新的视角来讨论象棋排局的性质。 (二)象棋的性质 千百年来人们把琴棋书画看成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用现代术语则划归艺术类。解放之后,可能是由于学习苏联的原因,“1956年起,象棋列为国家体育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2年,第430页)。在此之后,“象棋集体育,艺术,科学,文化于一身,。。。。。。”(程明松主编,柳玉栋编著,中国象棋协会审定,象棋教材第一卷,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1994年,第4页)。象棋的性质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即使性质相同,在不同时代其性质的内涵也有所不同。 解放前的象棋古谱将象棋分成全局和残局。解放初“排局”从残局中分离出来。由此象棋就有了“象棋竞赛”和“排局”二个分支。二个分支的性质都是集体育,艺术,科学,体育类。著名象棋理论家黄少龙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法”(例如:当前科学发展的学科交叉现象),把象棋竞赛的竞技性与数学对策论结合起来,创立了象棋对策论,又把象棋竞赛的体育性质与运动心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了象棋心理学。如此,黄少龙为“象棋竞赛”创立了二门新的学科分支。(请参看《象棋世界》2005年,第9期,第9,10页;第7期,第12至14页)。 (三)象棋排局的性质 在“(一)前言”中提出讨论象棋排局的性质时,需吸收世界优秀文明同立足本国实际相结合。 (1)朱光潜先生自1925年起出国留学八年。1932年他以书信形式为青年写了一本美学入门书《谈美》(朱光潜著,朱光潜谈美,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8年)。1984年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批高级教师和美学专家编写了一本中学美育试用教材: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局编,中学生美学基础知识,广西教学出版社,1990年。美学基础知识正在国内逐步普及。崔鸿传编著的《排局佳作审美鉴赏》一书(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1997年)以及石毅先生为该书写的《序》开创了“象棋美学”的新领域。崔鸿传最早提出“象棋排局”属于艺术的范畴。 (2)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从数学研究所分出部分成员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98年底中国科学院将数学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整合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由此系统科学成为与数学并列的基础科学。但系统科学在国内还不够普及。贾题韬教授在《象棋残局新论(修订本)》一书(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1991年)中,从‘整体原则’出发提出‘形’的概念。‘整体原则’是一般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阮宜正为了使中国象棋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更能显示出崭新的时代特色,于1992年著《象棋系统论》,1999年再版。阮宜正著,象棋系统论(增订本),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1999年。贾题韬和阮宜正开创了象棋(包括排局)系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阮宜正认为科学与艺术之间,象棋更亲近于科学。 (3)黄少龙教授在《象棋的属性,本质,灵魂》(《象棋研究》2004年第2期第33页)一文中指出:“象棋排局创作是象棋艺术性的突出表现,一则排局就是一个艺术品”。“象棋的三种属性到底是什么关系,他们怎样结合到一起的呢?众说纷纭”。“我认为,体育竞技只是表现形式,……艺术性、科学性才是象棋内涵”。“如果进一步问:在象棋本质中,艺术性和科学性是什么关系?笼统的说,二者是融会贯通的”。 (4)笔者的观点,由于系统科学研究进入象棋领域,科学性在象棋排局中的重要性在提高。对于象棋排局的性质,笔者采用黄少龙教授的观点。排局的性质主要是艺术性和科学性兼有体育性和文化性。艺术性和科学性是什么关系?二者是一个硬币的二面。 (四)排局的艺术性质 琴棋书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艺术性是显然的。但解放后的艺术内涵比解放前的艺术内涵更广更深。 (1)解放后排局增加了字型排局,图形排局,七子排局,游戏排局等新的分支。 (2)出现难度较大的创作。例如:裘望禹著,少子百局谱,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1996年。其创作规定为:1,棋子在10子以下(包括10子);2,少将多闲的胜局(巧胜更好);3,着法在50着以上。 (3)香港梁利成先生于本世纪初(自2000年到2005年)推出生肖系列(龙,蛇,马,羊,猴,鸡)有奖征答排局,自己拿出美金做奖金,在象棋排局历史中是史无前例的。在2000年刚推出这种有奖征答活动时,仅有400余读者寄去答案,不过去信很快便升至2000余封。关于梁利成先生的排局的特色,在他给我的私人信件中写道:“我的确每个排局都绞尽脑汁设计一着非常隐蔽的《关键着》,找不出来,便无法得奖。喻灯谜于棋局!”。最后一年的有奖征答排局“金鸡独立”的难度较大,甚至不亚于“七星聚会”,并推出“金鸡独立”的预备篇:“铁马斗金鸡”(一),(二),(三),以及“金鸡独立附图”征求最佳胜法。在国内掀起解答排局的热潮。其中王嘉良先生和《棋艺(象棋)》杂志编辑部也功不可没。 (4)著名象棋排局家崔鸿传把象棋排局的艺术性与美学结合起来,创立了象棋美学。为象棋排局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石毅先生在崔鸿传编著的《排局佳作审美鉴赏》一书(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1997年)的《序》文中说:“崔鸿传先生对排局的鉴赏,却从文化,美学的角度切入,这个新型角度,这些独到的见解,已引起国内外期刊的注意及重视。”(第3页),“所谓鉴赏,就是对作品的感受,认识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这本鉴赏,读者能获得一些线索和启发,以引导自己驰聘想象的翅膀,进入广阔的艺术空间。”(第2页)。一石先生在“打开象棋美学之窗(《象棋美学画卷》总序)”一文(《象棋世界》2004年,第1期,第33页)中说:“象棋美学的宗旨是研究象棋艺术的本质,研究象棋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象棋的创作和欣赏中的各种因素各种矛盾,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涵盖面是很广的,内容包括序跋的研究,象棋家研究,象棋文化各个历史时代精神的扬弃变迁,棋话,象棋文化的凝聚力,专题论文,象棋作品的解读。。。。等”。崔鸿传最早提出“象棋排局”属于艺术的范畴。 (5)笔者从长篇小说的结构,书法的结构(例如:楷书的间架结构,行书和草书的章法),国画的结构(国画的构图)等,归纳出文学,艺术的“结构”特性,将其移植到高级排局中来,提出“高级排局的结构”。以后另文讨论。此外还应该写出象棋排局的美学原理。 (6)一石先生在上文中还说:“事实告诉人们:象棋艺术史是创造者,拓荒者的历史,被载入这一史册的都是勇于创造的人。”(上文,第34页)。崔鸿传和李树明在“精深博大 与世更新(代序)”一文(崔鸿传和李树明编著,象棋经典古局鉴赏,蜀蓉棋艺出版社,成都,2001年)中说:“当代象棋文化的品格,是在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完善的运动中,逐渐生长和趋于成熟的”。如何将“美学”,“结构”以外的艺术特性移植到排局中来,笔者期待有志于象棋排局事业者进行发掘和探索。 (五)排局的科学性质 笔者对排局的科学性质的理解如下: (1) 排局的着法和结果(胜,和,负)都有客观的标准和确定性。这一科学性是相对于艺术而言的,对同一艺术的理解,由于各人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以及艺术经历和艺术感受的不同,可能会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对象棋经典棋谱的诠注具有重要意义。著名象棋排局家:裘望禹,杨明忠,朱鹤洲,原中国象棋协会秘书长刘国斌,著名象棋理论家徐家亮等在这方面有很大贡献。为排局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2)石毅主编的《象棋排局技巧》一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1990年)介绍了象棋排局的基础知识和创作象棋排局的技巧。 (3)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解拆排局需思维的科学。徐家亮和苏德龙在《谈谈解猜排局》一文(徐家亮和苏德龙编,象棋排局百花谱,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年,第15页)中说:“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解猜排局的正常程序可以列出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就是:观察——分析——计算——排演——失败——再排演——正解”。《怎样解拆排局》一文(石毅主编,象棋排局技巧,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1990年,第35页)中说:“当然,解拆排局更主要的是要提高棋艺水平,它包括对形势的分析,判断等复杂问题,仅举以上两例是很难阐明的,还要依靠读者临局时的探索和摸索,。。。。。。”(第38页)。以上二文率先将解拆排局和科学联系在一起,但仅提出一些原则,具体运用还要依靠读者在解拆排局时的探索和摸索。 (4)钱俊在其编著的《象棋中局杀法》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1986年)的《前言》中说:“杀法是象棋的基本技术,是对局的根本,也是排局的基石”。在《第四章 理论》中用了32页建立了象棋中局杀法的理论体系。理论是指概念和原理的体系。书中引进了“冲击子”,“控制子”,“助杀子”,“照杀子”等概念(第115页)。笔者认为这类似于欧几里德几何学(就是现在普通中学中的平面几何)理论体系中的“点”,“线”,“角”等概念。作者在书中提出中局杀法的七条规律:利用律,旋转律,三段律,结合律,分工律,控中律,代换率(第122页)。作者在书中还说:“顺便也提到以上的一些规律,最好理解为是一些主要‘精神’,当然不能视之为数理性的‘定律’, 棋艺本身既有原则又有灵活。。。。。。”(第124页)。作者“从哲学角度观察世界”,提出“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的“质象理论”(第124页)。书中还说:“杀局中的用子战术组合,从第一至第三章的150则排拟中局杀例,可以看到许多成套的定型化的战术组合,像‘大胆穿心’‘长鲸授首’以及其他许多尚未命名(建议采用《适情雅趣》所载该战术组合的排局题名来命名)的战术组合。”(第138页)。“战术组合”这一术语,笔者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国际象棋。书中“解析杀局的技术部骤”的前三个步骤可作为解析排局的技术部骤,即:1,局面分析,2,战略制定,3,战术设计。(第138页)。 (5)我国最早的象棋理论家贾题韬(他在1941年自费印行了《象棋指归》一书,为我国象棋创建了理论体系)在《象棋残局新论(修订本)》一书(成都时代出版社,成都,1991年)的《前言》中说:“本书着眼于残局理论的建立,。。。。。。以新的观点作了较有系统的说明”。在书的《序》中说:“残局”“必须结合逼近结束的特定形势,重视各种子力相互间的配合和由此而产生的对于敌人的制约关系即所谓‘形’的问题——包括有审形,组形,展形,捣形,限形,一系列有关战略,战术的具体运用”。作者对“形”的定义是:“所谓‘形’,是有格局规律的,可以识别作为行子构思的依据的。它是从‘整体原则’出发,调动各种子力辐辏于一定的攻防目标之下,达到互相配合各起作用,统一行动的战斗组合。”(第48页)。在书的第二章,“排局”与“形”,列举了“杀形”14个形例,共70个排局;“和形”14个形例,共47个排局。(自第50页到第122页)。在第二章的小结中说:“我们认为每一个排局就是一个组成的‘形’,每一个排局所具有的着法就是一个‘形’的展开。它对有关子力辐辏于攻防目标的配合和先后次序以及运用的杀手,解手,形象是突出的,要求是严格的,步法是技巧而灵活的。。。。。。”(第122页)。笔者认为贾题韬的象棋残局理论与排局密切相关。 (6)笔者建议在解拆排局的前面部分时,尝试用钱俊的“象棋中局杀法理论”,在解拆后面部分时,尝试用贾题韬的“象棋残局理论”。 (7)贾题韬和阮宜正开创了象棋(包括排局)系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科学性成为象棋排局的主要性质之一。 (8)现在的计算机象棋软件能够辅助创作象棋排局,也能够辅助解拆象棋排局。但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这就需要建立象棋排局的理论体系。 (六)排局的体育性质 笔者认为排局的体育性质就是它的竞技性。象棋排局的竞技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任何竞技项目都必须遵守规则的规定。象棋排局必须遵守象棋规则的规定,其发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完成,这样才算合理合法,才能得到行家的认同。由于象棋排局的性质以艺术为主,故采用中国象棋协会的棋规,或亚洲象棋联合会的棋规,还是古谱中对于和棋的规定,笔者个人认为都能算合理合法。 (2)艺术性的竞技比赛,如体操比赛(包括体操比赛,单、双杠,吊环,跳马,艺术体操,平衡木等),跳水比赛等。除了给动作打分以外,还要乘一个难度系数。根据同样道理,排局中有一个“胜者速胜”的特殊规定。因为“速胜”比“不速胜”难。 (3)由于象棋排局的竞技性,使他在象棋竞赛中有实用价值。贾题韬在《象棋残局新论(修订本)》一书中说:“为了加强对‘形’的认识和学习,相应而来的也就提高了‘排局’的实用价值。”(书中的《序》文)。“而历来有关‘排局’的撰述,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足为学习‘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盈源泉。”(第51页)。也是钱俊的“象棋中局杀法理论”中成套的定型化的战术组合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盈源泉。著名象棋排局家黄大昌,“迄今共发表了四千多局各种体裁的排局作品,出版专著二十余种,是海内外首屈一指的多产的排局名家”。“他的实用排局,以驰骋胜类杀局为主,具有很高的实用借鉴性和艺术欣赏性,竞技的朴实严谨与艺术的夸张虚构,珠联璧合,水乳交融,雅俗共赏,别具一格。”(黄大昌编著,郭子建校阅,象棋实用残局新招,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2004年,亓效亮为该书写的《序》)。 (七)排局的文化性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排局的文化性质有二层意思。一方面它包括艺术,科学,体育。另一方面它有一般的,普遍意义的特性。象棋理论家徐家亮教授认为:象棋文化主要研究象棋与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他认为象棋文化大体上包括:象棋的历史、发展,象棋的理论和研究,象棋的棋局创作和学术研究,象棋的教育和科学研究等等十几个方面(徐家亮教授在北京大学象棋选修课主讲课程的内容)。象棋理论家、象棋大师、黄少龙教授在“概论象棋大世界”(《象棋世界》2005年第6期第13页)的论文中列举了象棋的内涵:象棋战理,象棋兵法,象棋对策,象棋思维,象棋哲理,象棋艺术,象棋历史,象棋教育,象棋电脑等等十五项内容,笔者认为这些内容也属于象棋文化。笔者认为对于“象棋文化”的研究在国内还处在初始阶段。 在本文的“前言”中,郑必坚和朱清时各自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学习。启迪我们从文化性质的角度来思考象棋排局的发展方向。笔者在这方面学习和体会还不够。 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殷切期望海内外棋界人士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进行讨论。
(此原文发表于《象棋世界》报2007年第3期第二版,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作了重大修改,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京区老年象棋协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选编》一书,2012年5月自费出版,北京,第45至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