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将我未写完的小说 “征西的传说”第二回发在此处,以缅怀蒋权老师。
第二回 江湖棋人求多变 巧加边卒演迷踪
古往今来的很多江湖名局,都是经过江湖艺人的不断精心提炼发展后形成的。由于江湖排局和江湖艺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江湖排局的发展过程中,江湖艺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象棋谱大全》在我国一次次的再版,“西狩获麟”局在民间特别流行;但是流行一段时间后,江湖艺人已经感到这局棋虽然图式精美诱人,但是毕竟棋路不宽,当遇到有一定象棋功底的高手时,只要对方能解开棋局的帽子,后面的变化,黑方不是像其它江湖大局﹙如“七星聚会”局﹚那样主动多变,也就无法使自己擅长的残棋功力真正发挥,来软磨硬泡后博取胜利。由于“西狩获麟”局已经流行了几十年,它的变化、套路很容易被掌握,而且经常被弈客破解;如果想要让此局变化更趋复杂多变、着法更为深奥莫测,就有必要对它进行修改。
第一回提到的“小征东”局,从古谱的图式发展到《蕉窗逸品》中的图式,已经在原局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后来经过江湖艺人的不断精心演变,该局于《蕉窗逸品》的“小征东”局棋图基础上,增设黑方1.3位边象,从而使“小征东”局的内涵提高了一个新台阶。 “小征东”局无论从着法和棋图来说,都已经成功发展到了最高境界。既然要对“西狩获麟”局进行修改,那么该如何修改就是最为关键的。
一则江湖排局的修改,往往不是很容易就能成功的。大约在1950年前后,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一代﹚的江湖艺人首先对“西狩获麟”局进行了修改,他们的思路大概是受到“小征东”局的影响,因为“小征东”局在原局的基础上增设了黑方1.3位象,则使棋局陡添艺术高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一个成功经验,不如借鉴一下。“小征东”局的象是加在1.3位,那么就在“西狩获麟”局的基础上,增设黑方3.1位底象。于是,从此岭南地区就出现了加黑方3.1位底象的修改局。由于棋图和原来的“西狩获麟”局已经有所不同,再称为“西狩获麟”就不合适了,便改局名为“大西狩”。
“大西狩”局由于增设了黑方3.1位底象,也就增加了黑方的防守力量,从而也就等于又增加了黑方的进攻力量;虽然棋局是在原局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但是红方想要谋求和局,已经太难了。“大西狩”局在江湖上流行后,对江湖艺人方面走黑棋十分有利,江湖艺人同时也在逐步演变探讨棋局的结论。
由于“西狩获麟”局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并蕴藏着精彩奥妙的着法,也就引起了全国各地象棋爱好者的注意和研究。江湖上后来流行的“大西狩”局,也引起了一些象棋名手的注意和研究。广州象棋排局家彭树荣,曾经对“大西狩”局进行过研究和整理,并将其研究结果,刊于1957年第6期的《象棋月刊》上,结论为和棋。其实增设了黑方3.1位底象,黑方的攻防力量都得到了加强,最后可以形成黑方车炮象胜红方车相的实用残局,红方已无还手之力了,只要掌握一定的进攻技巧,黑方是可以取胜的,所以“大西狩”局最终被排局家们诠正为黑方获胜。而江湖艺人在不断研究探讨“大西狩”局的结论的同时,也已经发现了该局无法成和的黑胜结论。因为刊于《象棋月刊》上结论为和棋着法,是在1957年;而在1953年时,江湖上已经出了另一则修改局,这足以证明,在1953年前,江湖艺人就已经发现了“大西狩”局的黑胜结论。
一般情况下,一则江湖排局有不足之处,或者结论不理想、或者着法不够复杂深奥,修改的一般方法是先考虑移动子力位置,如果不行再考虑增减子力。尤其是增加子力,要反复考虑和演变,以免增加的子力影响到棋局的结论。有时候棋局没有问题,修改后反而出现了黑胜或红胜的结论;因为江湖排局的结论以和为贵,所以修改江湖排局最主要应该是结论为和棋,同时修改后可使棋局更加精彩深奥;就是说修改江湖排局要建立在和棋结论的基础上。自然由于江湖艺人为了自身利益,有的棋局要故意修改为黑胜,但这种黑胜的江湖排局迟早会被淘汰的。既然“大西狩”局是不成功的修改局,那么对“西狩获麟”局继续修改则是必须和必要的,也是江湖排局发展史上必然的结果。因此“大西狩”局流传不广,流行了一段时间,就被江南地区改拟的另一则同类局取代了。
由于自清末民初始,我国的象棋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城市中的棋风更为盛行。而在南方则要以上海和广州两个城市最具代表性,就是在广州有了名气的棋手,也要在上海锻炼洗礼后,只要在上海的棋坛称雄,就等于真正的扬名立万了,才成为了真正的国手。很多棋手到了上海之后,先到走走看看,先去一些棋茶馆观光弈棋,再去攻打擂台。如“四美轩”、“凌云阁”、 “青年会”、“城隍庙”等,在当时都是很有名的棋茶馆。
由于这些棋茶馆经常出入一些下象棋的人,所以在这些棋茶馆的附近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些江湖残局棋摊,可以说也是一种景观。
上海的众多棋茶馆之中,因为新“城隍庙”附近,会多一些游客也较多,所以摆设江湖棋摊的要更多。当时摆设江湖棋摊的,大多都是摆一个全局的、再摆几个残局的。
那时候凡是摆设棋摊的江湖艺人,对自己经常摆设的江湖排局都深入研究,较有造诣。而且他们的全局水平也相当不错,可说是全、残局俱佳;有的甚至名动天下,堪称国手,如“棋仙”钟珍、“四大天王”之一的冯敬如、“小杭州”董文渊、“江南七星”之一的张观云、“魔叔”杨官璘、“华南神龙”陈松顺等,都摆过江湖残局。
在1950年前后,上海新“城隍庙”附近,有一个名叫汤申生的江湖艺人,外号“阿毛”,在当地很有名气,是当时上海滩著名的江湖艺人。虽然“阿毛”没有那些国手有名气, 他由于自身生意的原因,所以对江湖排局深有研究,比如对著名古局“七星聚会”研究的很深,同行的江湖艺人和他比斗“七星聚会”,都不是他的对手。他最为让人称道的是:他持黑棋当红方出现错误时,他总能做到如何让对方入局,最后取得胜利。这一点作为江湖艺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说他的残局功力颇深,是一位杰出的江湖艺人。
汤申生,1932年出生。当时,汤申生有二十多岁,正在青春好年华。在新城隍庙附近以及上海的江湖艺人,都称呼他“阿毛”, 因此认识他的棋友也就都叫他“阿毛”。 他为人豪爽,喜欢交朋友。在上海有很多的象棋朋友,在朋友中,有一个叫蒋权的朋友,和他很要好。
蒋权,1935年12月29日出生,原籍浙江省上虞县驿亭村人,在驿亭村之附近十五华里有个曹娥镇。曹娥镇每年农历五月十二前后有庙会,庙会就设在镇上的曹娥庙。那时,每次的庙会都有江湖棋摊。他第一次在曹娥庙会上,看见江湖艺人摆设的“七星聚会”和“火烧连营”两则江湖排局,感觉到很好奇,并为之深深吸引,此后他就喜爱上了这门艺术,从此与排局结下不解之缘。 就在蒋权16岁那年,他从农村来到了上海。而过去每年才能在庙会上见到一次的江湖棋摊,在上海则是天天可见,而“七星聚会”和“火烧连营”两则江湖排局,在上海的棋摊自然是到处都可以见到。蒋权由于爱好江湖排局,所以也对摆设江湖棋摊的江湖艺人,也是十分佩服和欣赏,更是乐于相交。
在上海的新城隍庙一代的江湖艺人中,“阿毛”的个子是比较高的,棋艺和残局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通过几次的观看,蒋权的心中对“阿毛”比较钦佩,再加上“阿毛”为人豪爽、健谈,也喜欢结交朋友,一来二去两人就认识了,后来成为了朋友。“阿毛”较蒋权年长三岁,由于他们爱好相同,就经常在一起研究江湖排局的奥秘,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知不觉之中,他们的棋艺也随之增长。
话说在1954年的秋天,有一日蒋权来到了“阿毛”的棋摊前,“阿毛”按以往的惯例,先和蒋权打了个招呼,就继续摆棋摊招呼生意。过了一阵,人渐散去,“阿毛”就收摊了,和蒋权找个僻静地方坐下,谈论起江湖排局来。“阿毛”说:“蒋兄, ‘西狩获麟’局图式诱人,但是变化不够深奥复杂,容易被人掌握。据传岭南一代有人在原局3路加一只底象,使黑方的进攻没有了后顾之忧。我研究该局结尾形成了黑方车炮象胜红方车相的局面,黑方有取胜之法。”
蒋权回答说:“是啊,看来此局如需完善,还要进行修改。”,“阿毛”又说:“蒋兄,我有个修改的思路,已经自己构思和研究了几次,但是一个人的棋路和思维难免有局限性。今天我看你来了,就早一点收摊,就是为了研究这个。”。蒋权听后说到:“愿闻其详,今天正好也有时间,我们一起演变吧。”
“阿毛”说:“我的想法是在黑方一路八位添一只黑卒,这样演变至后面时,这只卒逐步逼近,可以产生新的复杂变化。”于是,二人就地排演,排演的结果是棋局变得更加深奥复杂了,确实符合江湖排局的需要;最后红方虽然没有固定的官和之势,但是黑方也没有绝对的取胜之法,至于胜和的正确结论,可以在以后不断研究中进行探索和定论。
最后“阿毛”高兴的说:“蒋兄,我明天就开始摆设此局,并进行不断研究,您也同时进行整理和探索,有什么收获和难题,我们再进行沟通。”蒋权回说:“以你残局功力,相信摆此局一定少有敌手的,祝你生意兴隆。”
第二天,“阿毛”摆棋摊时就把加了1.8位黑卒的“西狩获麟”局摆上了,从此上海的江湖棋摊上就开始摆设加黑卒的“西狩获麟”局。逐渐的从上海流传至各地的江湖棋摊,也就更加流行了,影响很大,成为江湖上最著名的“江湖八大名局”之一。
为了有所区别,鉴于“小征东”局的构图和本局有些相似之处,江湖上就把加黑卒的“西狩获麟”局称为“征西”局,棋坛和江湖把本局也称为“大征西”,把“西狩获麟”局又称作“小征西”。
图3就是添加黑方1•8位边卒后的“征西”局,由于增加了黑方边卒,如此一来增加了黑方的战斗力量,丰富了原局的艺术性,拓宽了棋路的变化。经过了这样的修改,棋势要比“大西狩”局的着法更加深奥、繁复,变化更加层出不穷。结论究竟是黑胜还是和棋?短时间内无法定论它的结果。
已故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说,他早在1953年于马路棋摊上已经见到了本局图式的“征西”局,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工作。其实关于这只黑方1路边卒是由谁所加、为何年所加的问题,历来说法各异,象棋名家屠景明老先生在《中国象棋词典》(第128页)中说,“1954年由上海象棋艺人汤申生(小名阿毛)在黑方1路加一边卒。”在民间及江湖上的说法也是如此,所以本书也这样叙述。
江湖排局与江湖艺人息息相关,是他们谋生的法宝,因此这只黑卒应该就是江湖艺人所添加的;最有可能“阿毛”也改了,其他的江湖艺人也这么改了,所以出现了两种说法。究竟是阿毛还是别的江湖艺人所先添加,已无从考证,并不重要了;但最重要的是由此一来,却诞生了古往今来最深奥莫测的江湖大型棋局,可以说从古及今之排局的变化,无出其右者。
后来,“阿毛”对“征西”局用心研究,在江湖上更是罕有对手。因为研究“征西”局对全局的益处很大,故此后“阿毛”的全局功夫也精进了许多。据上海象棋名家朱鹤洲老师回忆,在汤申生晚年时曾经在上海浦东的老年象棋队见过面;那时汤申生的身材偏瘦、个头较高,在晚年的身材也将近175厘米;在2007年还参加浦东老年象棋队呢。汤申生很健谈,是一个很好接触的老人,他的中残局功夫都十分了得。2010年3月汤申生逝世于上海,享年78岁。
再说,蒋权此后对“征西”局也精心研究,反复的和阿毛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征西”的过程中,蒋权的棋艺则是更进一步。
1970年,蒋权由于名字原因隔离审查,在囚室开始构思棋局。最初发表在《百花齐放象棋谱》2集中的“战斗的火花”和第三集中的“春风得意”就是囚室中的作品,局名则是排局名家杨明忠先生所提。在文革以后,蒋权不断的开始排局创作,终于成为一代排局名家。
1977年蒋权整编、刻印《民间象棋选局》油印本发行第一集,该书收录江湖棋局40局,后来书中的作品基本全部入选1994年蜀蓉棋艺出版社出版的《江湖百局秘谱》中。
1982年上海青年宫(大世界)举行“江湖残局擂台赛”,由蒋权任擂主,摆设“七星聚会”“征西 ”“火烧联营”“带子上朝”“小征东”五则江湖棋局,任人选弈,一时间来对弈的棋迷络绎不绝,相当壮观。受此影响,马路棋局博彩一时消声灭迹。
1984年开始,蒋权和裘望禹、朱鹤洲联系以后,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对古谱进行诠注,使古谱更加发扬光大。于是他们就合作出版诠正古谱,先后出版发行了《竹香斋象戏谱》(共三集)、《百局象棋谱》、《心武残编》、《江湖特种排局》等。后来又增加王锡浦、陶冶谟、倪文高、吴一江、张青中,又出版了《蕉窗逸品》、《适情雅趣》等。
1994年,蒋权老师把研究“征西”局的结果,刊于他所著的《江湖百局秘谱》(第100局)。这本书是他多年以来对江湖排局的刻意研究,加上他创作的一些江湖排局,再广泛采撷了蕴藏于民间的江湖秘局,历时数十载编著而成,所以此书流传很广,影响较大,其影响程度甚至超过经典的《江湖残局》和《象棋民间排局》。
蒋老晚年一直在上海居住,和女儿蒋旭初生活在一起。蒋老于2010年5月25日下午13时50分在上海去世,享年74岁。笔者把蒋老的讣告发出后,排局届反应热烈,纷纷回帖悼念蒋老这位一代名家的离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