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象棋论坛

标题: 关于对“清代四大排局名谱”源流问题的一些简单考证 [打印本页]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03:00
标题: 关于对“清代四大排局名谱”源流问题的一些简单考证
众所周知:以清代嘉庆年间先后问世的《心武残编》、《百局象棋谱》、《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象棋谱》并称为“清代排局四大名谱”。其实,清代另外也有“四大名谱”,这四大名谱传于后世的程度远远不及前面四大名谱为高!这就是《听雨楼象戏谱》收集的四本名谱,分别是:《桐花馆象戏谱》、《竹香斋象戏谱》、《雪映簃象戏谱》、《石琴室象戏谱》。 那么这四本棋谱到底可不可以称为“四大名谱”呢?鄙人愚见,可以称为四大名谱?其概念是这样的:这四本棋谱诞生于乾隆年间,也就是“清代乾隆四大名谱”,对于乾隆时代的人的概念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对于“嘉庆四大名谱”的概念。 也许有人会问:《竹》为什么会出现在“乾隆年间”,收录在《听》当中?这个问题问得好!涉及到当时“九大流派”的问题。 据棋艺资料介绍:乾隆中叶,象戏盛行,当时棋国群雄割据,各霸一方,江湖上出现九大派别,时群龙无首。康熙年间奇人王再越的名著《梅花谱》在当时业已诞生,但属于手抄本秘谱,未曾发刊!非具有天纵奇才者不能知其所在!时武进周廷枚精通各种左道旁门,擅于术算、操算精确!具有超乎寻常的头脑与难以想象的智慧!于乾隆中叶觅得《梅花秘谱》!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工作,费尽无数时光为之殚精竭虑,用心可谓良苦!艺成后技艺超群,遍历南北各省战胜诸派,结束当时群龙无首的状态,得到“天下国手”美誉! 而后开宗创派,时各路江湖上、公门中、门庭内等名家、高手无不乐意聚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创象棋排局精深的研究,将明代许多简单排局发展到想象力极高的水平!经过三十多年(如果从乾隆中叶开始算,一直到1799年《听》的完成)、甚至六十多年(如果从乾隆早年开始算的话)的发展,终于完成汇总性大作《听雨楼象戏谱》! 可惜的是,本来后人只差那么一点点就能够有幸见到《听》的全貌,而刚好错过!据介绍,至少有两次机会:一次是武进费棉钦在北洋军阀时期在一位姓李的军官家中目睹《听》;一次是谢侠逊前辈在抗战时期,听闻重庆的棋界友人说当时在桂林也有人收藏《听》。至此以后杳无音信!
作者: rixiao123    时间: 2013-6-27 05:38
  (转载)刘国斌考证,现在还有很多珍贵的棋谱散落在民间。乾隆年间全国盛行的九大门派中,“毗陵正派”掌门人周廷梅的《会珍阁》,还有《五大臣弈谱》、《听雨轩》等都是“闻其名而未见其面”。四大名谱中的《竹香斋象戏谱》仅仅是《听雨轩》其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桐花馆》、《雪映簃》、《石琴室》都有待于从民间发掘。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06:46
  (转载)刘国斌考证,现在还有很多珍贵的棋谱散落在民间。乾隆年间全国盛行的九大门派中,“毗陵正派” ...[/quote] 能够看出先生是一位有识志士。 其实,这篇文章还远远未完,例如目前还没有提到《梅花谱》与这些棋谱之间的关系。 据张氏百多种旧谱可知:仅仅在当时(可以断定为乾隆以前,因为作者提到属于“旧谱”、“家嗜象戏已三世”,以此向前算三代——平均每三十年基本上可以算一代。如果我们说某某人与某某人是同一代人,可以以三十年来说。当然这是以前的说法,现在的说法不妨以六十、甚至更长时间算一代人)旧谱就不少。而现代人们所知道的古谱中仅仅可能还不到六十种(存目)。 要详细考证那时的情况还需要联系当时的重大事件与各种记录。当时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就是“修建圆明园”,从康熙年间开始到乾隆年间竣工。《梅花谱》、《竹香斋》等作品都诞生在那个年代。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文明的年代,除了科技与军事方面,在文化底蕴、各种艺术、建筑等方面达到的水平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圆明园可以完好的保存下来,没有遭受过那场战乱的话,古人可以达到的水平我们很难想象!恐怕就不是单纯一两本《竹香斋》、《听雨楼》、《会珍阁》那样简单了! 根据鄙人的分析:《会珍阁》40卷本中包括全局、排局、对局、记载等四个部分。 记载部分像《竹》之类的按语在《会》中会有一部分;另外从《竹》三集中将“停舆待渡”局列为吴中派的代表作、“多卒停舆”列为武林派的代表作来看,《会》定为记载“毗陵正派”的棋局,其中,“雪压梅梢”就是“毗陵派”的作品,并且具有天机私密性不公开的演成和局的着法(江湖上称为“隐着”,意在不让棋客掌握到规律避而不谈或者略去。依我猜测,这是因为周在收入室弟子的时候也没有对其弟子谈过这些事情,或者没有对其它门派公开其着法。不过,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周在当时被棋人们共推作手、奉为至尊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另外,一定还会有对《梅花谱》的评语、局数、变着的增订等。 其全局部分包括残存的“左炮封车破中炮盘头马”、以及“屏风马破中炮过河车、破中炮直横车”等; 对局部分想必就是当时棋家高手们的对局,从《梅花谱》盛行中炮对屏风马来看,估计以此类布局为主。 其实,原书虽然号称四十大卷,但以现代印刷标准来衡量,估计每卷仅仅数页、至多十来页,这样四十卷也仅仅数百页。不过虽然内容不多,但精湛、可圈可点之处却甚多!如果《会》没有失传、亡佚的话,写成现代诠注本的形式估计达到千多页!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6-27 15:58
看来你适合去做考证古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有激情,应该还有一定的能力,棋友们当然会期待有更多地以正视听的考证出来,但很不容易!这些工作前辈周家森、李松福、朱南铣、张如安等等人做过,都做的不够全,还有待后人来做.....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16:14
看来你适合去做考证古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你有激情,应该还有一定的能力,棋友们当然会期待有更多地以正视 ...[/quote] 谢谢周前辈,鄙人从小就对这些考证很感兴趣,能够说出这些参考了多种资料与加进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继续,只是不能保证绝对正确,如果不对还请名家校阅为是,请不要来攻击我。另外,考证这些资料,对于大家今后出版更有价值、意义的书也是有帮助的。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16:20
近代有位象棋排局名家姓林名幼如,此人文采甚佳,擅于考证古典资料,居住地福州、居住时间等又与当时名家过从甚密。虽喜欢作伪、穿凿附会之处颇多,但其考证极有参考价值,也留下了很多作品。惜文革时期其资料被卷去,遭受浩劫,大部分尽失!又天不假年、天不佑人,逝世过早,甚是遗憾!其外甥程法培如今也已作古,均甚感遗憾! 摘录其对《无双品》的考证就可见其文笔之一斑: 尝闻国手周廷梅所著象棋数十卷,学者宝之,红羊劫后、不可复得。近于史小谷大令处,得见是谱,谓系周氏改编原本,余爱不忍释,假以缮录,云云---近得蛟川钱梦吾君所藏之周廷梅遗著屏风马四局,想为周子改编梅花谱之所增部分,硕果仅留,弥足珍贵,校订既毕,肃书其签曰《无双品》戊子冬国光楼主人林幼如谨识。
作者: zhaodi    时间: 2013-6-27 19:30
很好!刘先生应该是对象棋历史资料下过很大的功夫!
希望再接再励!能整理出象棋九大流派的翔实考证,只此一项,即可名誉排局界!也可作为您的《偏正派》著作的一部分,这才是迈出扎实的一步!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19:40
感谢赵先生对鄙人的鼓励!其实,这段文字本来就计划整理研究后写到《偏·详细说明》考证篇的内容。其实,我并没有对象棋历史资料下过很大功夫,只是喜欢看与研究,没事就看,逐步心得积累,呵呵。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19:58
其实,一直以来本人就有一些疑问,没事经常思索求解。这些疑问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国运昌盛,战乱贫乏,正好是发展社会文化艺术的绝好时期!中国当时毫无疑问是世界最强国,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国力!其间在各类文化艺术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自然作为重要文化艺术之一的象戏方面也不会例外。有鉴于此,提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雍正年间没有象棋著作流传下来,甚至连书目都无从得知;(二)如果圆明园没有遭遇过那次浩劫,其中有关于象戏的部分还会有什么令我们(后人)难以想象之处? 根据自己的分析认为:像《梅花谱》这样的全局棋谱还会有很多;像《听雨楼》这样的排局大作应该会有不少,至于像《会珍阁》、《五大臣弈谱》这样的这样的作品也会不少,这就是说现代流传下来有关清代象戏方面的资料,其数量、质量、价值等与三代盛世(指康、雍、乾)很不相称!故提出上述疑问。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20:30
从已知部分来说,清代乾隆中叶(1760年——1770年)到《听》1799年问世的这段历史也很有兴趣。 这近四十年象棋排局具有空前的发展。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排局”一词,那个时候称为“棋势”以及“残局”等(“排局”一词是近代排局名家许弼德先知提出,而后广泛沿用至今!鄙人认为,“排局”这个概念提得相当的好!只是没有对界限问题说清楚。比方说我们要问“什么是象棋排局?”或者“象棋排局的概念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可以得到若干种说法!鄙人对排局的概念是“只要是全盘实战中难以弈成或者不容易弈成、甚至根本不可能弈成的所有局面都是排局”)。 那个时候的高人、专家大概有这么几种类型:九派十一人、收藏家、棋艺家、很有名的知名人士、活动家、各类文豪文艺大家等等。 要考证九派十一人的情况需要参考当时的县志,例如《大兴县志》记载有“这位常用禧技艺精妙无双(后还是被周廷枚所败)”。 《雪映簃》的编者是当时有名的和尚朱禅(与“栎洲散人”一样为“圆性尊者”),系周廷枚的入室弟子之一。
作者: rixiao123    时间: 2013-6-27 20:45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增加,棋院诞生发展已大大推动象棋发展。看新中国成立后,象棋对局,中局,残局,排局,杂志等等,真是眼花缭乱。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7 20:56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增加,棋院诞生发展已大大推动象棋发展。看新中国成立后,象棋对局,中局,残局,排局, ...[/quote] 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其中不乏粗制滥造、只为牟利赚钱的棋谱,真正很好的棋谱并不是很多的。拿我们(后人)现在取得的成就就文化艺术性方面与“三代盛世”对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6-28 09:36
rixiao123 发表于 2013-6-27 20:45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增加,棋院诞生发展已大大推动象棋发展。看新中国成立后,象棋对局,中局,残局,排局, ...

新中国成立后,恰切的说从1956年后,各种比赛和它的对局谱是大大地超越了古谱,对局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中、残局的书谱也是各尽所能的出版!但是,排局则还是民间自生自灭,尽管一些有识之士也能在出版社出版一些排局谱,可是少得可怜,和对局、中局、排局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是事实。排局如何发展?如何生存?是当代爱好排局的人共同的事情。当代爱好排局的人有多少?100?200?还是更多?我不知道,也说不清楚。但名人就那么一批,算100左右吧!真是少的可怜!!!不乐观啊!!!!!!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6-28 09:39
炎与夜 发表于 2013-6-27 16:14
谢谢周前辈,鄙人从小就对这些考证很感兴趣,能够说出这些参考了多种资料与加进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果需 ...

不客气!只要你谦虚一些、不那么“狂”,大家对会支持你的!更不会攻击你!!!
作者: ymjily    时间: 2013-6-28 14:18
近代有位象棋排局名家姓林名幼如,此人文采甚佳,擅于考证古典资料,居住地福州、居住时间等又与当时 ...[/quote] 这个说法不确,我近期就看见了林先生的遗稿,大把大把没有发表,其实资料应该是被雪藏了。
作者: ymjily    时间: 2013-6-28 14:21
请看,这些是我看见的局部。

DSC09892_副本.jpg (183.2 KB, 下载次数: 7524)

DSC09892_副本.jpg

DSC09890_副本.jpg (181 KB, 下载次数: 7526)

DSC09890_副本.jpg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16:44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6-28 16:52 编辑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6-28 09:39
不客气!只要你谦虚一些、不那么“狂”,大家对会支持你的!更不会攻击你!!!

回复周先生于13楼、14楼发表的:
呵呵,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事实,毫无夸大其词,只是您们有些东西可能没有见过而不知道而已。虽然您们的年龄较鄙人年长得多(有句俗话叫”走得路比吃的米还多”),但确实有些东西有超越的成分,鄙人的理论里,如果没有超越就没有进步,有所超越、有所发明是天大的好事,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裹足不前的。最近一段时间我准备再发几篇帖子,来解大家的惑。

排局具有无限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不必担心排局会走向没落的问题。排局将来非但不会衰落、同时将会比现在发展得好很多倍!请大家相信我。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16:50
回复王先生于15、16楼发表的:
鄙人在6楼发表的有关林先生的帖子,属于引用资料的说法,并不是我说的。王先生给出的情况似乎与资料介绍不同,资料中所说的是林的很多资料在文革中被卷去后尽失!而王先生的资料中似乎又存在林先生的遗稿。解惑的办法是:将所有所知道的林的稿子,不论尚存、丢失、存目、未知等列出一个帖子,然后在旁边小注:例如《锦秘豹略》:尚存等等。
作者: rixiao123    时间: 2013-6-28 19:54
挖掘棋史,新鲜话题,令人兴奋。你应该在此方向发展,才是出路。还搞什么排局,你能胜过电脑运转出来作品吗?还不如多读一些对局书来提高实战水平。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19:58
谢谢余先生的忠告,我很清楚我的出路与发展方向,排局是我的爱好,永远不能丢失。我不会像过去部分名家那样不再问询,将多年之功废于一旦。
作者: rixiao123    时间: 2013-6-28 20:18
外星人乔丹 发表于 2013-6-28 09:36
新中国成立后,恰切的说从1956年后,各种比赛和它的对局谱是大大地超越了古谱,对局水平也得到了空前的提 ...

排局出路何在?全国有13多亿人口,只有l00多位排局者,真是凤毛鳞角。而且国家体委支持对局,冷眼相看排局。据说,全国象棋高手有3000多位,出版社对排局书印数控制3000册,如量大,则有捧书饿肚子了。所以说,排局走向火化场,走向高山大海。但是作为排局者应该步入棋室,进入棋社,转入棋校。由研棋转化成教棋,成为象棋传播者。这是个人观点,仅作参考,谢谢!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20:35
rixiao123 发表于 2013-6-28 20:18
排局出路何在?全国有13多亿人口,只有l00多位排局者,真是凤毛鳞角。而且国家体委支持对局,冷眼相看排局 ...

或许“实战型排局”这种融合实战与排局两者精华的结合体、同时又具有排局精髓的新形式或许能够改变当前的一些情况,不过,以流行布局及棋软开局库为主导的高手实战对局(象甲联赛),以及网络对局为倡导的实战对局将决定当前棋界的发展与生存空间。而在广大爱好者中仍然会继续着当前自己的事(没事下下棋、娱乐娱乐)。而关于象棋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会走向何处?以及全国13亿人口、乃至全球60多亿人口为什么其中参与排局的爱好者这么少之类的问题,或许要根本的改变唯有《偏》之路风行以后。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6-28 20:36
rixiao123 发表于 2013-6-28 20:18
排局出路何在?全国有13多亿人口,只有l00多位排局者,真是凤毛鳞角。而且国家体委支持对局,冷眼相看排局 ...

我进入江西省象棋协会,也在传播排局,使对局人认识、了解排局,从而推广排局。8月16日的“松鹤杯第十四界全国老干部象棋邀请赛”将在革命圣地井冈山举行,届时就有排局活动,我作为大赛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大赛组委会还安排了我两小时的讲课,我想讲的课题暂定为:排局与艺术。还要选一些排局作品出一本大赛刊物。先告诉大家,对排局不要太悲观!!!谢谢跟帖探讨!
作者: 外星人乔丹    时间: 2013-6-28 20:37
我要接王首成去了,以后再聊。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20:43
好的,和王叔好好聊聊,或许你们的聊天能够正视当前的一些现实,为排局界将来的发展带来福音。排局作为《偏》之路重要一环,自然是重要的题中应有之意,我会将此事在《偏》中做得更好,多年以后,《偏》的出版问世、以及风行以后能够彻底解决当前的种种问题。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8 23:47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6-29 02:55 编辑

       我经常都在想“江东八俊、河北三杰”等清代乾隆年间的诸位高手的事情,本人喜欢称呼他们为“老大”,他们确实具有很多我们(后人)的过人之处!他们在情调、精意、品茗等方面的造诣我们难以想象、难以追赶!简单的道理,在我们这些俗人看来是一本书、一首诗、一杯茶,在他们眼中不是一本书、一首诗、一杯茶,而是评书、品诗、品茶!而且具有极高的意境!说的话可以将人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久久不能忘怀、久久不能离去!生活的地方如同仙境一样的美丽!当时没有汽车、没有各种废弃排放,自然整座城市如天空之城般华丽、那么雍容华贵!多么想念圆明园的仙境、多么想念老大们的生活啊!
       在他们眼中,排局不是纯排局!而是用来抒发情怀、交流心得,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促使社会和谐、品茗生活等的工具。经常“隔席传杯”、“月明三五”、“萧湘烟雨”……多想与老大们一起生活,体验那醉生梦死的生活意境!
       想象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像周廷枚好弈、弈游全国,搭建名室“会珍阁”。不仅是他的研究室、藏书楼、也是他的棋谱名称……周老大好诗、知性、觉悟极高!精于弈理、天象、术算、武侯八卦、各种旁门左道……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9 02:11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6-29 02:58 编辑

        鄙人有时就在想:四大名谱之一的《竹香斋》如果是18卷本或者20卷本(5卷本、不等卷本)的《桐》、16卷本(5卷本)的《雪》、或者14卷(5卷)的《石》乃至40卷的《会》流传下来皆会形成不同结果!这对于考证那时的情况大有裨益!虽然现在已经难以亲身经历当时的盛世!但思维、想象等能力毕竟是具有伟大的力量的!可以新研究出大量的资料作为参考、可以提出大量问题作为依据。
       举1个例子:如果现在见到的不是《竹香斋》三集5卷本,而是《桐花馆》三集5卷本的话,对于后世排局的变化发展又具有不同的意义!
      《桐》的编者也姓张、名霈霖,号“菱湖居士”,字“雨苍”(乔栋则字“兰汀”)。是周廷枚的入室弟子。“菱湖”在清代位于哪个省等问题待考。居士则是“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网上的解释)。由于得到周老大真传,其价值必定在《竹》三集本之上!现在流传下来的资料中仅仅见到《竹》三集的按语,在“鸿雁惊寒”末后提到“虽张、朱诸人……”这里的张,即是指霈霖!由此可知,霈霖与师尊廷枚、师弟朱禅(从《雪》的卷数少于《桐》判断为师弟)参研过“鸿雁惊寒”。也就说像“鸿雁惊寒”这样的排局,当时《会》、《桐》、《雪》都有刊载。另外,还可以断定为《桐》中没有“洪门新霁”这个排局,但会有“洪门XX”(没有九路角兵,因这是乔栋的添加!)。
       总体来说,其局数较《竹》略多,内容或许更加精湛。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9 02:29
         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会》、《听》或者四本秘谱的全貌“回来了”,呈现在诸位排局名家眼前会是什么样子!
       在1929年的时候,费绵钦有幸在上海一李姓军官家中目睹《听》68卷全本、以及谢侠逊在重庆听闻桂林有人收藏《听》,这样就有很多个问题可以由此提出,姑且先提以下几个问题:
     (1)《听》可能并非孤本,也可能两本《听》出自一人之手!为同一人收藏,或者辗转到另一人手中。那么,他们的《听》从何而来?
     (2)从费目睹《听》的内容来看,为什么当时不索要到或者千方百计弄到手(就像弄到《渊》那样)?
     (3)谢在重庆听闻友人云及《听》,这位友人又是如何知道远在桂林这个地方有人收藏《听》?这个问题鄙人试答一下:可能是这位友人曾经听闻他人说过在桂林曾经有人收藏《听》,而且这位友人必定是棋界前辈,否则像《听》这般名贵而且难以想象的东西是不可能知道的。
     (4)为什么自从这两次机会错过以后,就没有了下落?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6-29 02:39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6-29 02:51 编辑

        更难想象:七星、鸿雁等属于那时的作品(我们运气很差,只能见到那时收尾阶段的作品,也幸好有幸见到《竹香斋》——哪怕是残存的五卷!),如果见到《听》的全貌,七星在历来的排局之王的地位会不会动摇!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听》得以流传下来,七星聚会不再是排局之王!也不会有“四大名局”、“四大名谱‘、”江湖八大排局“这样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种类似的说法了(例如'十九大名局”、“十大名谱”、“江湖二十大排局”等),不仅它们改变,我们也会改变!或许不会有“华工象棋网”、或许朱鹤洲(抱歉,这里仅为举例,还请名家谅解,呵呵)不会是排局名家(可能变成音乐家或者其它什么难以想象的内容)、肯定“炎与夜”不会在这里发帖子!……改变点点,或许都会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只有界定“现在”以后,改变“那时”才是我们自己!或许当我们的尸骨变成风干、成为木乃伊后,《听》突然出现!会不会有人真正能够读懂它、解读它?会不会有真正人知道它、理解它?就很难说了!或许到地球灭亡也不会出现(根本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如同浮云一样,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就像我们现在对于他们一样!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感与永久的怀念!也是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痛!

作者: 古婺    时间: 2013-6-29 07:51
炎与夜 发表于 2013-6-29 02:39
更难想象:七星、鸿雁等属于那时的作品(我们运气很差,只能见到那时收尾阶段的作品,也幸好有幸见 ...

这个就扯的太远了,特别是最后一段, ,只能说你思维跳跃性太厉害了。 我看到牛在天上飞了。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7-1 04:04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7-12 18:30 编辑

       今天说一说“守保”与“兵器”问题,这也与考证四大名谱相关。如果当年做好了这样的事情,那么圆明园的文明成果将不会被摧毁、我们(后人)也能看到更多难以想象的内容……
       守保即建立堡垒并守护它!它是抵御外族侵略的第一道防线。像士兵的盾牌、战事间隙其间的工程修筑、城门城墙、较有名望的贵族的家甲、特殊的地势地形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堡垒就是万里长城!兵器方面在那时则主要指冷兵器。我国古代将冷兵器方面的造诣推向了极高的水平!各种武术套路、技击之术、江湖秘术等深不可测!出现过不少江湖杀手!这些江湖中人行踪诡秘、居无定所、飘忽不定、四海为家……中国这方面的才干如此之精湛却没有用于到抵御列强的入侵!不能不说是遗憾!中国很多秘术等传入日本(东瀛),被日本一些杀手加以变用发展成忍术,具有极高的造诣!其厉害性方面远远超过国术——空手道、柔道、踢拳道、合气道等等!在幕府时代,日本的忍者、武士、浪人、杀手很多……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服务的,如果不谈政治因素,单纯的看武力方面的造诣,惊人!忍术是一种秘术,其中有很多难以想象的内容!就像一位排局专家数十年的深研排局一样,数十年的对忍术进行研究、训练等。
       而中国古代拥有这么强大的足以巩固阶级统治的力量、而不用于抵御敌国入侵,其原因之一就是“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注重发展军事、科技等力量。有了强大的盛世而不注重守保、抵御入侵……

       按照江湖专职杀手的能力,当时“八国联军”入侵清朝帝国时仅有2000余人,而1个江湖专职杀手虽然只有刀、剑、暗器等冷兵器,足可以杀掉30—50以上入侵者,如果加上这方面训练有素、行动果敢坚决、不贪生怕死的话,所能达到的水平仅仅50位这样的杀手就足以抗衡2000多人的联军。可惜的是在列强的枪炮声中,抵御的基本上只是垒弱的士兵与手无寸铁的百姓,被侵犯的地方如同一座座空城、形同虚设!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总之,历史教训很深刻!
       当时“八国联军”侵犯到的是表面浮华、实际腐败的清朝政府,是“历史运气”给了这些人的机会,似乎历史规律本身都想摧毁圆明园(因为其间暴露了太多不安定的因素)!如果侵犯到像“南京屠杀”这样的日本政府(具有“武士道精神”、走的是“军国主义道路”、为的是“称霸全世界”)的话,相信就会被日本杀手杀得一干二净!而当时中国杀手的杀力绝对不会逊色于日本南京屠杀的杀力!即是说中国的“杀力”虽然强于日本,但“杀性”却远远相差于日本!杀性这个东西需要从小到大一直训练,对于干坏事很好、做好事是很不欢迎的!由于日本杀性太强,又在二战时高度发挥(简直灭绝人性),杀掉了太多无辜的人,因此遭受世界人民的痛恨!如果当时中国在杀性这个方面稍微提高一点点(不致于太没有人性),杀掉入侵中国的2000多名联军士兵守护住圆明园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圆明园或许能够保留至今!对于造福后代是极有裨益的!因此”杀“这个东西需要一分为二的看。
       但是由于冷兵器毕竟比较落后,又没有这方面造诣较高的人物的参与(清朝政府虽然也是帝国,但当时毕竟没有派遣大量武官入职,毕竟活跃在圆明园、三代盛世的欢乐气氛中!这样的大好环境下极易忘记世界黑暗的一面!)、又中鸦片之毒、指挥者过于相信自己的才干、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等等、加之又没有特别厉害的杀手抵御外国列强的入侵……很多方面的因素,最终才致使帝国遭受沦陷,丧失于列强之手!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依靠武力夺取政权,虽然手段残忍恶劣,但有些必须(必须这样做才能够……)、而且从未来发展之路看却达到了极高的文明成果!生活在三代盛世中的人们歌舞升平、把酒言欢、如痴如醉,简直就是神仙过点日子!三代盛世所达到的水平很可能到地球灭亡以后都不可能超越!最佳的代表——圆明园一去不复返,令人痛惜!
       如果清王朝能够在“守保”等方面加强力量,维持稳妥统治的政权,将盛世一路延续下去,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很难想象、很难想象、无法想象!

         虽然从武力方面看问题不一定正确,但却是一个重要方面的情况,一种思维模式,能够看出问题的一些端倪,从而对问题进行把握!正如上一段所说的“将盛世一路延续下去,将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很难想象、很难想象、无法想象!”这样我们看到的《竹香斋》或许就不是三集5卷了、而是18卷、甚至更多!
         而当难能可贵的创造了一种惊人的盛世后要保住它、让它传承下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 炎与夜    时间: 2013-7-1 13:23
本帖最后由 炎与夜 于 2013-7-1 13:29 编辑

        不能不说清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朝代!也不能不说三代盛世在文化底蕴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可能就是人类最高水平!清代不仅是最后一个朝代、同时也是发展得最高的一个朝代!
       象棋从南宋开始定型,经过元、明的发展到清代。明代全局基本上就是沿袭《金鹏十八变》的发展之路!残排局基本上就是沿袭《梦入神机》的发展之路。如果没有清代的高度发展,象棋在古代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而有了清代,象棋的发展才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感谢清代棋艺家的努力,才创造了清代独有的棋艺成果(例如编写《梅花谱》、《竹香斋》等)与保留了明代成果(例如翻刻《适情雅趣》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遗憾的是:三代盛世过后,大清帝国的盛世不再浮现,取而代之的逐步衰败、任由他人宰割的命运,才使创造的灿烂文化一步一步的衰落下去!这就是我们后人看到的清代历史残存的原因!所幸的是唯一保存下来了1本难得的作品!那就是《渊深海阔》!多达16卷,虽然不是与当时各种派别最有关系的人,但属于当时的文豪大家,也有一定的分量。
     《渊》成书于1808年,据编者叙述“历时十七载方能脱稿”,以此推算17年前,即1793年开始收集。这比《听》抄录完成时间早6年,说明收集棋局基本上属于同一个年代。这就是《渊》能够收集到较多局数的一个原因。






欢迎光临 华工象棋论坛 (http://hgchess.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