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孙立老师之意,转发此文。
“百年悬案”“百年梦想”“百局抒怀”
文/孙立
在实战残局攻防体系中,“车炮仕对车双象”,双象方车没被控制在中路所构成的“棋形”局面,复杂而多样性,其胜和规律从古至今还无人能够总结出来,构成“千古难题”。
笔者于2013年在本刊第三期残局专栏中,推出“探索棋形与技巧在残局中的联用”专题,其开篇例1局总结了特级大师吕钦与洪智在象甲联赛中一盘对决残局,把我的探索思路引入这未知领域。踏入未知禁地,笔者没有退却,有意用“棋形”与“技巧”合一的理论,去验证“试解”百年悬案“双象难题”之谜。曾心存“摸着石头过河”逢劫涉险之勇气,终于待到劫波散尽,劫后逢生之期,百局佳构一气呵成。
“车炮仕对车双象”,当双象方车没被控制在中路,而构成“百年悬案”是因为传统的象棋残局理论以“技巧”为主导,对具有高度“形变”复杂的“棋形”却无能为力,致使前辈残排局大家知其难而却步,构成“百年悬案”之历史难题。
笔者俗务缠身,爱好广泛,顾此失彼,加之不会用电脑及软件辅助,在未知领域苦苦挣扎至今,确有力不从心之感慨,但受好奇心的驱使,突破“百年悬案”梦想的决心,残局专栏的压力,开拓发展“棋形”与“技巧”合一的梦想,终于让我坚持下来。笔者坚信从例1局初始,步入100局,离解开“百年悬案” 双象难题之谜已走过三分之二的历程。从这艰苦研究历程中,笔者感悟到“百年悬案”被突破之日,便是“棋形”与“技巧”合一的理论被认定之时,因其理论研究解开了“百年悬案”,因其实践检验了其残局理论的真实可行性。
笔者在研究“双象难题”过程中,认定了如图1(原例76局)在棋界被公认为例和“棋形”。许多“棋形”局面弈至此局面被认定为“正和局”。如图2,是笔者总结出来的例和“棋形”(见例97局),如图3(见例97局)是在图2的基础上,“双边低象”可构成例和,那“双边高象”结果又如何呢?笔者通过例87至例97局的研究论证,自信总结出在此特定的“棋形”中可构成“例和”定式。如经过实践检验无误,可成为象棋残局研究史上填补历史空白的经典之作。
本“棋形”例和定式的形成,是由三种“棋形”连环转换,如图3“棋形”可转换至图2“棋形”,再由图2“棋形”转换成图1“例和棋形”。如此复杂“棋形”的连环转换使“双象难题”的攻守变化更加复杂多变。本“棋形”在“百年悬案” 双象难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实战的抗争中,双方在“优形求胜”,“劣形谋和”的大局观指导下,车炮方须谋求如何避开例和“棋形”,由“优形”向“胜形”转换。而双象方寻求如何把“劣形”向“例和形”转换,使攻守双方均有章可循,在枰场斗智中把“棋形”与“技巧”合一的理论推向更高的境界。
在复杂而多种“棋形”环环相扣的转换过程中,双方所追求的大局观均存在一个受制约点,那就是对“棋形”胜和规律的认知及平时研究的积累,即便现今象棋顶尖高手,如平时对“棋形”没有深刻的研究和知识积累,临枰也多是开着便错,即兴发挥而已。本专栏例1局的论述,就是本理论的经典论证。
在“百年悬案”步入百局之际,笔者首先感谢《棋艺》杂志同仁的真诚信任,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尽情发挥的创作中去,以及专栏给我增添的压力,使我为完成每期的任务而倍加努力。笔者坚信突破“百年悬案”,揭开这“千古难题”之期不会久远,期待这“百年梦想”早日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