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云名手回顾之----“东北虎” 王嘉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4 09: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云名手回顾之----“东北虎” 王嘉良
  王嘉良,(1933-)山东黄县(今山东龙口)人。解放前即已成名,以“东北虎”之美誉驰骋弈林数十载。1956年、1957年和1959年,他先后获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全国象棋赛亚军;以后至1981年,又七次进入前六名。
  他是1980年第一届“亚洲杯”象棋比赛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他棋风凶焊,大刀阔斧,是我国北派棋手的杰出代表,他潜心钻研,矢志创新,为我国象棋现代布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长期提任黑龙江队教练和《北方棋艺》主编(1979年起),著书立说,影响甚远,在我国象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82年获“中国象棋大师”称号,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1979年起任。曾与李德林合编《象棋前锋》、《象棋后卫》、《象棋中锋》、《橘中胆》等。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东北三省这地界儿,会下象棋的人没有不知道王嘉良的,走在北方的街头巷尾,到棋摊去凑热闹,每每会听到这样的话:“交棋吧您呐,这棋王嘉良来了也不行喽。”
  不独是民间,在中国象棋史上,王嘉良的名字也占据着闪光的一页:20世纪50年代初期,年仅18岁的王嘉良,在哈尔滨棋界已跻身一流,1956年踏上了全国比赛职业棋手道路,先后获第一届、第二届和第四届全国象棋个人赛亚军,以后又七次进入全国个人赛前六名。他勇猛凶悍、大刀阔斧的棋风,被誉为北派棋艺的杰出代表,1982年他获得中国象棋大师称号,两年后又获得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并被国务院授予体育运动荣誉勋章。他曾任黑龙江棋院副院长兼象棋队主教练、中国象棋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并是黑龙江省第二届至第六届政协委员。
  这位北派泰斗、号称“东北虎”的王老,纵横南北,逐鹿枰场,赢得了“南有杨官麟,北有王嘉良”的威名,在全国赛场上,他坐镇一台百战不殆,以勇猛凶悍的棋风和精密独到的布局研究享誉国内外棋坛,他下的棋很像京剧的“叫板”——高昂嘹亮,每有惊人的转折,引人入胜,常被观众围个水泄不通。
  王老不仅以其棋风凶猛、大刀阔斧而驰骋棋坛,而且他还善于挖掘和培养人才,为黑龙江省象棋的繁荣做出了努力。除了下棋外,自1960年,王老便开始执教省队,先后培养出了象棋大师孙志伟、特级大师赵国荣、象棋大师张影富、张晓平,女子象棋大师张晓霞、张梅、刘丽梅、女子特级大师郭莉萍、王琳娜等棋手,作为象棋队主教练,王老从选拔棋苗、精心培育到率队出征可谓面面俱到,现任黑龙江棋院院长的赵国荣是王老最得意的“门生”,他不仅夺得了三届全国个人冠军,率队夺得1990年全国象棋团体冠军,还将乃师的“北派”棋风发扬光大,成为青出于蓝的“新东北虎”, 许多次全国比赛都在前三名,也是北派棋手中对抗许银川、吕钦的最佳人选。王老对女子棋手的选材和训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女子象棋队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1997年,王琳娜在漳州全国个人赛上技压各路巾帼英雄,填补了北方女棋手从未获得冠军的空白;2000年黑龙江女队摘取女团桂冠,而郭莉萍于2002年在宜春全国个人赛中成为第二位北国女状元,两位女杰又夺得世锦赛女子冠军,达到了本项目的最高峰,这一切,无不与王老最初的发现和哺育有关。
  王嘉良是父母珍爱的独生子,尽管生活清苦,家里尽其所有抚育他,他十六、七岁已经长到1.80的身高,长大成人后达到了1.91米,在人群中总是呈现“鹤立鸡群”状态,像一个篮球运动员,当然,王嘉良老师的篮球运动水平确实非常出色,在象棋队当教练时,年过四十的他常与本省篮球队的队员切磋球艺,他抢篮板、投三分球每每有上佳的表现,经常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王嘉良在垂髫之年就随父亲流连棋摊,父亲是当地的象棋野战高手,机敏过人的王嘉良很快将象棋战法了然于心,一来二去,儿子开始代替父亲上阵,渐渐把众位乡邻杀得丢盔卸甲,象棋的天赋初见端倪。
  在他十几岁时,因为“闯关东”全家搬到了哈尔滨,他很快成为“小棋霸”。因为生活的穷困,他卖过香烟、当过力工,但从未放松对象棋的钻研,从五十年代起代表哈尔滨与各地象棋高手对阵,转战于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会高手,闯棋路,运奇谋,经常是饥啃烧饼、困睡地铺,获得的是象棋水平的千锤百炼,比赛对弈的百折不挠。在全国正式设立象棋比赛项目后,王嘉良的名字在象棋界已经是无人不知,作为专业棋手,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以更加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深爱的象棋事业中。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黑龙江棋院在哈尔滨市和平路建成,为了建成棋院,王老多方求援,筹措经费,真是煞费苦心。黑龙江象棋界有今天的辉煌,王老功不可没!
  王老是我国北派象棋手的杰出代表,他潜心钻研,矢志创新,为我国象棋现代布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常常在写总结和汇报时为不会写的字而挠头,但他特别注重棋手的文化素质建设,尤其是重视对象棋的文化宣传。在他的努力下,黑龙江省的象棋刊物《北方棋艺》于1979年在冰城哈尔滨诞生了,他请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高级工程师李德林老师担任责任编辑,李德林具有较高的棋艺水平,尤其是有着相当深的文字功底,二人的合作可谓一文一武,珠联璧合。从八十年代起,王嘉良长期担任黑龙江队教练和《北方棋艺》主编,著书立说,影响甚远,在我国象棋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他与李德林合编的《象棋前锋》、《象棋中锋》、《象棋后卫》等象棋专著现已成为难觅的珍品,被专业人士称为象棋著作中的精品。
  退休后,王老一心扑在办刊上,原来的《北方棋艺》(现名为《棋艺》)现在是国内惟一的一家象棋月刊,深受广大爱好象棋的朋友喜爱,在象棋书刊出版发行陷入低谷时,《棋艺》仍然拥有着稳定的读者群体,这一现象引起了新闻界的注视和同行们的赞叹,看来,仍然担当《棋艺》主编的王老还是有诀窍的!王老还与人合写了《橘中胆》、《象棋自学教程》、《布局精华》、《顺手炮布局》、《东北虎王嘉良专集》、《特级大师赵国荣专集》等多部象棋专著,为后辈留下了象棋的名篇瑰宝。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普及和发展我省象棋事业,王老经过长时间考虑想借助报纸这个媒体来提高我省象棋水平。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来到黑龙江日报社寻求支持。  王老感激地说:“没想到出乎意料的顺利,很快达成一致意见。黑龙江日报特为象棋开辟了个小专栏,每周一期,由我来投稿讲解棋局。见报不久就深受爱好者的欢迎。一时间,大街小巷、林**上都可以看到下棋和围观的棋迷们。”他不无感慨地说:“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已经有20年了!当初的合作,不仅与贵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保持至今,而且借贵报这块‘风水宝地’,我还结交了报社内外的一些棋友,真是一举两得啊!”
  王老具有乐观豁达的性格,他的棋艺也是威名远播,他的朋友遍及海内外。国内一些象棋名将如胡荣华、李来群、徐天红等棋王都到黑龙江拜谒游学切磋,其中很多人与王老结下了深厚友谊。
  王老棋艺非凡,但却不是个“棋呆子”,他兴趣广泛,热爱生活,是个充满生命活力、且老有童心的人。
  他爱钓鱼。有一年棋队去水库野游,他身穿雨衣雨裤,手执钓竿,守夜垂钓,那种痴迷与忘我,让钓鱼高手也刮目相看。说起钓鱼来,有一段插曲,因为王老的棋艺风格固然凶猛善战,但有着急于求成而失于稳健的缺点,这与他的直爽性格、炮筒子脾气密不可分,为这,他总是在夺冠的“冲刺”阶段马失前蹄、与冠军失之交臂。为了练习“心平气和”,他选择静待“鱼儿上钩”的枯燥坐功来修炼自己,功夫在棋外,可谓用心良苦!一次与棋友们比赛看谁钓得又多又快,王老竟然喜滋滋地钓起了一只贪食的肥水鸭,成为棋坛的有趣轶事。
  王老年青时是篮球场上的骁将,中年以后又喜欢打乒乓球,他反应奇快,扣杀有力,加之双臂颇长,呼叫适时,经常成为球台旁最有人气的“球员”,现在年逾古稀的王老,也时常挥拍打上一阵子,那股争胜的劲头雄风仍在。
  下围棋,打麻将也是王老的“绝活”,因其入迷和精干而水平高超,而他所追求的胜境仍是其中的拼斗过程。下围棋常与对手设“赌资”,赌午饭或者水果,有时要捎上一两个陪客,局中不乏玩笑戏谑,尽享博弈雅趣。打麻将基本上是老友聚会,在朋友家或自己家里,在麻将桌上的王老也会耍赖皮、恶作剧,让朋友们直笑他童心不老。王老还曾在股票方面投入过精力,以他敏锐的头脑和果断出击的性格小赚了一笔后,又在股市风波莫测时及时收手,静观不动了。 
王老此生的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拿到全国冠军,团体或个人总是得亚军,就连在1999年举行的“红牛杯”象棋元老赛这样的友谊赛上,王老还是不敌“资深冤家”杨官麟,重温了第二名的光荣与悲哀,面对无以伦比沉稳的“魔叔”杨老,王老只能兴叹“既生璘,何生良”了!但是王老的传奇人生,仍然精采多姿、风光无限,对棋界的贡献是巨大的,在象棋的发展史册中,将永远铭刻着王老的卓著功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11-23 01: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