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在平淡地事物中往往蕴藏着突兀,关键在于去发现它、揭示它“。
象棋中的“老兵”(又称“底兵”、“弱兵”),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术语,是指过河后进到对方底线的兵(卒)。
棋人尽知:在中国象棋中,当一方的兵(卒)冲到对方的底线后,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规定它唯一的走法:横行。笔者根据它这一明显特征,赋予它一个全新的术语——螃蟹兵!
千禧年(2001年)6月,笔者在发明这个术语后,曾先后告诉过著名棋评家崔鸿传先生、著名排局王朱鹤洲先生,得到过他们的一致赞叹:“既形象,又生动,真是一语道出其特点”。惜当时未撰文见于报、刊。
十年后的2011年7月,笔者在成都与程明松,刘健先生谈到“螃蟹兵”,同样得到两位棋界名流的一致赞夸:“很好,很形象”!
2011年8月,笔者在北京见到《象棋世界》总编石毅先生,又谈到“螃蟹兵”,石老说:“这个术语不错,写出文章刊出”。
“ 螃蟹兵”这个术语,从发明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年。可以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也得到了许多棋界人士的一致认可,是该出台,是该粉墨登场,是该与广大读者见面的时候了。
“螃蟹兵”这个术语一经推出,得以流传的话,《象棋词典》中关于:底兵、老兵、弱兵这三个同义的术语,便可以被取代了。
螃蟹兵,常常被人看成“老而无用”,但它独特的作用,您千万不可小觑!古今棋谱中都有将其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化腐朽为神奇的案例,请欣赏。例局:《适情雅趣》中的“二郎搜山” 着法 红先胜
[DhtmlXQ]
[DhtmlXQ_ver]www_dpxq_com[/DhtmlXQ_ver]
[DhtmlXQ_init]500,350[/DhtmlXQ_init]
[DhtmlXQ_binit]9999699948992983999999999999992199996052503020709999999999992363[/DhtmlXQ_binit]
[DhtmlXQ_title]二郎搜山[/DhtmlXQ_title]
[DhtmlXQ_result]和局[/DhtmlXQ_result]
[DhtmlXQ_remark]沈济英[/DhtmlXQ_remark]
[DhtmlXQ_author]沈济英[/DhtmlXQ_author]
[DhtmlXQ_type]摆谱中残局[/DhtmlXQ_type]
[DhtmlXQ_owner]沈济英[/DhtmlXQ_owner]
[DhtmlXQ_firstnum]0[/DhtmlXQ_firstnum]
[DhtmlXQ_movelist]837150512120524169872324290763644849413220303241304041324050324150604132607032417060413260503241504041327183[/DhtmlXQ_movelist]
[DhtmlXQ_comment27]红胜。[/DhtmlXQ_comment27][DhtmlXQ_comment0]摘自徐家亮诠注本《适情雅趣》(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兵攻尽士象胜[/DhtmlXQ_comment0]
[DhtmlXQ_refer]http%3A//www.hgchess.com/%0D%0Ahttp%3A//www.hgchess.com/bbs/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28281%26extra%3Dpage%253D1[/DhtmlXQ_refer]
[DhtmlXQ_generator]www.dpxq.com[/DhtmlXQ_generator]
[/DhtmlXQ]
关于螃蟹兵与车、马、炮配合,充分发挥作用的范例古谱有,现代谱也有,如陈廉庸的《马兵专集》、《炮兵专集》;刘健的《象棋马兵攻杀技巧》、《象棋炮兵攻杀技巧》等书中,均可找到此类范例或特例,请读者自己去查阅与欣赏,笔者就不在此赘述。
愿“螃蟹兵”这个形象的新术语早日与广大棋友共享!
此文载《棋友》2012.1期第31-32页
周 平 转抄于2012年6月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