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华工象棋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劳动午报百姓棋闻:抬身价常闹笑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8 02: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劳动午报百姓棋闻:抬身价常闹笑话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17:47 劳动午报   王品璋

  有些喜好下棋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喜欢自抬身价,常常闹出些笑话。

  侯玉山先生曾告诉我一个小故事。

  1959年首届全运会前夕,各路棋坛精英齐聚北京,绝大部分是赫赫有名之士,惟独甘肃武延福是个陌生面孔。分组抽签后,侯和武分在一组,侯为慎重起见,就问一位曾和武下过棋的名手:“武的水平如何?”这位棋手毫不犹疑地说:“他呀!荞麦皮打浆糊,不粘。他从来不看谱,我让他先二,他不开壶。”侯先生听了,大放宽心。他估计自己的实力,比说话的那位肯定要高,所以不足为虑。巧的是,第一场侯、武相遇,侯报着轻敌心理上阵,开始不以为然,愈走愈觉对方实力不弱,心中一惊一躁,终于败阵,连决赛都未能参加。而武延福却不断过关斩将,杀进前6名。为此侯先生对那位自抬身价的棋手,一直心怀芥蒂,几十年后,谈及此事,还大呼“上当、上当,××为人不地道,瞎吹”云云。

  我有个下围棋的好友,姓杨,虽不至于嗜棋如命,却也瘾头不小,每夜不下两局,就睡不着。50年代他在山西省赛不止一次得过名次。那时,沈果荪刚出山不久,省内高手一律让他四子,老杨当然也不例外。1960年后,小沈去国家队学习深造,棋艺日新月异,1962年后就没有和老杨见过面。1974年杨回重庆老家探亲,闲暇无事,就跑到一个棋茶馆下棋,由于他屡战屡胜,引起了当地棋迷的注意。就问他:“哥子,在哪里发财?”“在山西。”又问他:“山西有位高手叫沈果荪,可曾会过?”“常见面。”又问:“怎么下?”“让四子。”当时此语一出,声惊四座。第二天,他又来此下棋,慕名前来求教者甚多。他初时还赢两局,以后越下越硬,越下越输。事后,大家在一起攀谈寒暄,才知他是15年前让小沈四个子的,宾主都哈哈大笑。

  1957年,西北赛区入选的8位棋手都提前到上海备战。围棋手保定张库,在上海没有熟人,就到各棋摊去下棋。那时上海棋摊很多,两分钱下一盘,谁负谁付钱,和棋各出一分。 张库围、象二道皆精,杀杀那些普通爱好者,当然游刃有余。第三天中午,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人,得知张库受艺于一个老和尚,现在来参加围棋比赛,就问张库和保定象棋名手邓裕如先生怎么下?张库说让先。那位先生就说,我和邓裕如下过棋,我们分先,我现在和你下一局,也让你先下。张见对方语态傲气,也有点来火。就说:“如果下两局,第一局我可以先下,如果下一局,则应猜先。”双方各执一词,那位先生动了肝火,说:“我们打个赌,我让先和你下3局。2比1算你平,3盘下和请你吃一顿饭,1比2请你吃两顿,0比3请你吃三顿。”张库心想:拿3盘黑棋,赢了有人管饭。就聚精会神地下。那位先生心怀虚火,第1局棋把应和的棋走输,更乱了阵脚,结果3战皆败。那位先生倒也豪爽,当天就请吃了一顿。第二天中午如约而至,又请了一顿。到第三天,张库自己不好意思,跑到其他棋摊下棋去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粤公网安备 44040302000128号|华工象棋网 ( 粤ICP 备4404034007231   我要啦免费统计

GMT+8, 2025-11-6 19: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